海棠兔赏析网

消化科门诊迎来心理疾病新挑战

09-05

消化科门诊迎来心理疾病新挑战

许多肠胃不适的患者在消化科经历了漫长、反复的求医后,最终在医生的建议下走进了精神心理科的诊室。

“难治”的胃肠病

2023年11月,唐波站在体重秤上,低头看着称上的数字“101”,心里咯噔了一声。“难道体重真的要破百了?”当时,34岁、身高1米73的唐波体重掉了30多斤。唐波告诉记者,他进食困难的问题已经持续了8个月。

一开始,问题不算严重,只是午餐吃到一半,就觉得肚子胀得慌,且饱腹感会一直持续到晚上。为了晚上能吃下饭,唐波每天午饭后都会到办公楼底下散步半小时,努力让自己打嗝,把胃里的气排出来。

但情况越来越不好,两个月后,唐波一整天顶多只能吃半份米饭和一小碟菜,他的体重掉了20斤,“脸上和肚子上的肉基本都掉得差不多了”。唐波直奔医院,去检查是不是胃出了问题。医生给他做了腹部CT、尿检、便检,也预约上了胃肠镜检查。因为无痛胃肠镜要等到几个月后才能做上,医生先根据其他项目的检查结果给唐波做了初步诊断,“没有什么病变”,并建议唐波去看精神科,“可能是工作压力的原因”。

《我是余欢水》剧照

唐波没有去精神科。他是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他觉得自己只是劳累——2022年10月,公司搬了办公地点,他每天的单程通勤时间从之前的50分钟变成了1小时40分钟,每天7点出门,晚上11点才会到家。他吃着医生给开的缓解胃肠症状的药物,觉得状态好了不少,“胃胀还在,但能吃下更多的东西了,午饭和晚饭都接近一个正常人的进食量了”。2023年7月,在吃了两个月药后,唐波把药停了,可情况突然急转直下,再恢复吃药,效果也不明显了。唐波又开始跑不同的医院,密集地做检查,把甲状腺功能、心脏功能都检查了,还是没查出问题。

唐波告诉记者,那天看到体重只有101斤后,他真的紧张了。他随后去了北京一家知名综合医院的内科全科门诊。一进诊室他就告诉医生,“把所有该做的检查全都给我再做一遍,因为如果再查不出原因的话,我没地方可去了。”医生仔细问了唐波的工作、家庭和生活状态,并且看了他过往的所有检查报告。“他非常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我的胃没病,让我去精神心理科去看。”因为医院的名气,也因为医生的自信和干脆,唐波“特别信”这个诊断。经过四家医院和半年多的反复检查,唐波终于走进了精神科。

在精神科,唐波填了全范围的心理量表,还做了脑电图。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轻度焦虑。唐波有些疑问,“焦虑并不严重,怎么会导致这么重的胃胀?”唐波领了抗焦虑的药,因为担心“精神药物对大脑有伤害”,唐波没有按医嘱,一天服药三次,“有时候一天吃一粒,有时候没想起来就不吃”。就这么断续吃了四五天,突然有一天晚上,唐波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饥饿感,他特别激动。“你知道吗,那种感觉跟之前吃任何药的感觉都不一样,是正常人的饥饿感。我就心想,我的妈呀,原来真的是精神的问题!”

《三十而已》剧照

31岁的李悠和唐波有类似的症状。去年6月,李悠开始感觉消化不良,强迫自己吞下食物之后,会感觉到食物上涌,恶心,有时还会呕吐,吃了胃药作用也不明显。检查做完后,消化科医生告诉她,她的胃看起来很正常,如果只是单纯的消化不良,胃药不应该不起效,也建议李悠去精神科。在精神科,李悠被诊断为焦虑和抑郁。李悠记得精神科药物起效的那天,“不仅是胃部的不适缓解,是我整个人的状态都好了。比如以前从床上爬起来,会觉得很疲惫、睡不满,吃药之后,醒来就很精神,晚上睡前也不再不停地想第二天几点要做什么,而是简单捋一遍就觉得够了”。

表达情绪的器官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景南告诉记者,他每天接诊的患者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像唐波、李悠这样,做完了整套身体检查还找不到病因的患者,“20-50岁的居多”。李景南说,“这种情况,医学上叫功能性胃肠病,就是我们通过现有的手段(主要是胃肠镜)检查后,没有发现脏器有任何病变,但病人确实有症状,最常见的是腹痛、吃不下饭或腹泻、便秘。与之相对,脏器发生了病变的,比如溃疡、出血、肿瘤、梗阻,叫器质性胃肠病。”

李景南表示,这些胃肠功能的异常表现,基本上都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胃肠道的反应和情绪关系密切,我们俗话称胃肠道为‘第二大脑’。大脑在情绪变化中会分泌递质,它通过神经系统下传到胃肠道,而胃肠道也会分泌胃肠激素,通过肠道神经上传到神经中枢。情绪和胃肠功能相互影响。”面对有多年症状的患者,李景南都会请他回想一下,第一次发病时生活里出现了什么压力事件。

在李景南看来,相比于器质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更“难治”。“器质性疾病,比如胃溃疡、肿瘤,我们现在都能明确地追踪治疗效果,肿瘤切掉了,病人症状马上就有缓解。但是功能性胃肠病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很多病人不相信自己没有病变,他总觉得医生是不是没查到,把病变漏掉了,有的病人一年能做两三次胃镜,反复就医,越来越焦虑,越焦虑症状就越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紧急公关》剧照

也因此,李景南在和病人沟通的时候,会特别注意对方的反应和接受程度。“有一些病人,如果我说‘你的胃没什么问题,就是心情的问题’,他们马上就会说,‘医生,我不是骗人的,我是真疼’。他们其实担心我没有理解他的病痛。我会告诉他们,我知道他的症状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这种症状不是病变引起的,而是调节功能不好。”李景南说,有的病人一旦听完医学解释,解开了心结,不再担心自己的症状是癌症、疑难杂症,症状很快就消失了,还有一部分人迟迟没办法自愈,李景南会建议他们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林子乔是北京友谊医院精神心理科的主治医师,她每天接诊40到60个病人,其中有三四成是从消化科转诊过来的,还有两三成的患者已经看过心脏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或口腔科,他们经常会拎着一大袋检查报告推开诊室门。“很多躯体症状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和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我们称之为心身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是首先去检查躯体,在医生建议下,才来到我们科室,很多是至少看过两三位消化科医生了。”林子乔告诉记者,友谊医院是以消化科为特色的综合医院,2021年增设精神心理科,就是为了让病人更方便地接受身体、心理的综合检查,找到真正的病因。

林子乔在问诊中发现,让很多患者迟迟不愿看精神心理科的,除了医学知识的缺乏、看精神科的耻感,还有对自身情绪的忽视和回避。“坐下来之后,患者会先花很长时间讲自己的身体感受,需要医生一点一点引导,才会慢慢开始谈自己的情绪。”而对情绪的长期忽视,本身就是造成焦虑和抑郁躯体化的原因之一。“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种说法,就是我们要合理地宣泄情绪。这是因为情绪长时间受到压抑,累积起来,就容易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继而出现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和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感。”林子乔说,“很多焦虑抑郁躯体化的患者,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们对自己的情绪不太敏感,或者说平时不注重感知自己情绪,那么他们的情绪只能通过身体来表达、爆发出来。”

《都挺好》剧照

被压抑的情绪

“从消化科过来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占比是比较多的。”林子乔说,“一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可能来自阶段性的压力,比如十几岁的患者面临学习的困难、青春期人际关系的敏感,中年患者有家庭和职场的双重压力,老年的患者则可能要面对慢性病或配偶的离开等等。但是也有一些患者,他的躯体症状来自性格特质,比如急躁易怒、爱操心,这些性格也容易导致心身疾病。”

在精神心理科治好“胃肠病”的患者,通常会在回忆的讲述中“倒带”,回溯那些曾经被自己忽略掉的情绪问题。李悠想,自己的胃或许不是第一个“抗议”的器官,消化不良出现的前一年,她就因为上腹绞痛去看急诊,查出了胆囊炎。“但是没有胆结石,医生跟我说,这种痉挛型的非结石性胆囊炎可能和精神有关。”李悠再往前倒,想到自己从9年前开始就一直有便秘问题,而且每晚睡前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读书时代还常常在炎热的夏天感到浑身发冷,不停颤抖,要盖两三床被子。这些事,她从没仔细追究,直到如今回想起来,才觉得“可能属于焦虑躯体化的症状”。

《三十而已》剧照

李悠说,胃出问题的时候,她的生活里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动和刺激,“应该是一个长久的、积累的,精神压抑的过程。”“平时我是一个特别能忍的人。”李悠是自媒体从业者,即便在腹胀最严重的时候,她也从没因为身体放慢过自己的工作节奏。小时候,因为家人情绪波动剧烈,家庭关系紧张,李悠从来都紧绷着神经,而且不喜欢把心事跟别人讲。“我一直觉得自己精神上没有问题,结果身体出现问题了。”

唐波也回溯了自己内心焦虑积压的过程。2017年结婚之后,他和妻子在生活上的矛盾与日俱增,主要是他认为妻子有严重洁癖和强迫症,“家里的东西不能随意碰,每一个物件,小到一根笔芯、一张卫生纸,大到一件衣服,但凡能看见的东西,每一样东西都要摆得严丝合缝、整整齐齐。”两人因为家里的摆设、卫生一直吵个不停。

2022年底,唐波的妻子生下孩子,然而产假刚结束就被公司裁员了,投简历也没有回音,只能在家里全职带孩子,精神更加紧张和抑郁。临近35岁的唐波也遭遇了职场瓶颈,两人的冲突愈发严重,2023年,两人分居。唐波说,在确诊焦虑症之前,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如何带妻子去看心理医生、改变妻子的行为上,没有关注过自己的情绪反应,也从不跟父母、身边朋友聊家庭矛盾。每当被问到为什么暴瘦,唐波的回答都是简短的两个字,“减肥”。

在看诊时,除了开治疗抑郁和焦虑的药物,林子乔还会给患者一些生活方式上的建议,建议他们从小事着手,比如规律饮食,做深呼吸放松训练,每天做30到60分钟的户外活动,“一定的阳光照射,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改善”。在生活步入正轨的基础上,林子乔也会建议患者尝试跟心理咨询师聊聊,“从认知层面,找到思考一个问题更灵活的角度,从而帮助身体和情绪的改善。”

(唐波、李悠为化名)

编辑:李可欣

鱼饵配方

书法草书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