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兔赏析网

八哥的名字来源:解析其背后的含义

11-15

八哥的名字来源:解析其背后的含义

家有幼子一周八月有余,正值牙牙学语之际,欲养一八哥学幼子说话,遂养之。非常好奇八哥为什么叫八哥,于是追根溯源整理关于八哥的资料如下:

八哥,学名为鸲鹆,别名有许多,如鹦鸲、寒皋、华华、鸜(鸲)鹆等,八哥是俗名,但这一名称却日渐取代了鸲鹆,即使是在非常专业的鸟类学书籍中也常使用八哥这一名称。最早关于八哥的记录,或出自于春秋时期,《左氏春秋》,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有《鸲鹆谣》一文(参见:春秋左氏传鲁昭公二十五年)

鸲之鹆之。公出辱之。

鸲鹆之羽。公在外野。

往馈之马。鸲鹆跦跦。

公在干侯。徵褰与襦。

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裯父丧劳。宋父以骄。

鸲鹆鸲鹆。往歌来哭。

另有春秋战国时期《考工记》一书,《周礼·考工记序》记载“橘逾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意思是说八哥鸟不向北飞越济水(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由此可见,2700多年前,咱们的先民就发现了鸲鹆这种生于南方小鸟,但是否有人养殖无从知道。

公元前2世纪左右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作《淮南万毕术》一书,其中有一句记载:““寒皋断舌可使语”,意思就是说把八哥舌头剪断可以教它说话,由此可见,约2200年前,就有人饲养八哥作为宠物,并且掌握了让八哥学会说话的方法,给八哥剪舌的习惯也源于此。(重要提示:现在已经证明八哥学说话不需要剪舌!!!!!)

关于八哥的记载史书中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最感兴趣的是八哥为什么叫八哥,这就要说说我们伟大的词人李煜了,阿拉伯人把鹦鹉叫做bakgha,音如“八哥”。传入中国,汉人就把与鹦鹉一样会模仿人说话的鸜鹆叫做“八哥”。南唐后主李煜,因鹆与煜同音,正式废去“鸜鹆”之名,以“八哥”为正名。这就是八哥为什么叫八哥。

八哥,玩的人多了,就玩出文化来了,下面列出几首写八哥的诗与画。最有名的,莫过于宋徽宗赵佶的真迹《鸲鹆图》

画面中,三只八哥,两只正在激烈相斗,一只在一旁观战。画作真实地表现了它们之间钩钜相搏、毛血飞洒的激斗情景。鸲鹆图的故事也很曲折,据介绍,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有日本人得知原来保存在紫禁城里的《鸲鹆图》流出至民间,辗转到了庞莱臣的手上。于是找上门来,要求庞莱臣出手。庞莱臣非常喜欢这幅出自宋代皇帝之手的古画,但迫于当时日本人的蛮横,没有断然拒绝,而是抓紧时间仿制了一幅赝品。不过仿制工艺非常高超,日本人没有察觉出来,就把假画带回国。因此,《鸲鹆图》这幅国宝级古画才得以一直保存在国内。

由此画可推断出,宋徽宗也是咱们养八哥的鸟友,要不怎么可能画的这么好呢?如果放到现在,其才能绝对可以担任咱八哥吧的吧主!得益于宋徽宗养八哥,民间饲养八哥的应该也很多,出现了很多关于八哥的诗文:

《戏咏子舟画两竹两鸜鹆》

宋黄庭坚

风晴日暖摇双竹,竹间相语两鸜鹆。

鸜鹆之肉不可肴,人生不材果为福。

子舟之笔利如锥,千变万化皆天机。

未知笔下鸜鹆语,何似梦中胡蝶飞。

《鸜鹆》

【作者】俞灏 【朝代】宋

守黑元知分,能言亦任真。

人知不可食,我得自全身。

牛背烟村画,乌群野水春。

从教鹦鹉贵,笼终媚宫嫔。

《牛背双鸜鹆》

宋梅尧臣

牛背双鸜鹆,烟陂共入时。

草枯行解美,日晚趁群迟。

闲载宁辞远,相鸣不间雌。

初惊牧人去,飞上野桑枝。


谢谢朋友的点赞 关注 谢谢

翡翠价格走势

雪浪石景观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