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兔赏析网

董其昌墓志:被日本视为国宝的文物背后故事

07-30

董其昌墓志:被日本视为国宝的文物背后故事

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书画收藏家?有人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他遍寻古迹,积攒了王羲之书法数千纸;有人说是宋徽宗赵佶,这位艺术帝王成立宣和书画院,天下珍宝半数入宫;也有人投乾隆一票,看看文物上的印章和题跋,就知道他多“壕气”了。


但是,以上几位都贵为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他们的,更别说区区文物了。真正以私人身份,靠雄厚财力广受天下珍宝,足以与宫内抗衡者,项元汴称得上是“第一人”。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明嘉靖四年(1525年)生于浙江嘉兴。项家为豪门大族,祖上项忠曾担任兵部、刑部尚书。


项元汴对仕途无甚兴趣,他极擅长经商,积累了巨量财富,这也为他日后收购书画珍玩提供了财力保障。“嘉兴项氏”究竟有多少宝贝,至今也没人能完全统计清楚,但清朝建立后,项家残存的藏品进入宫内,数量几乎占了所有宝贝的一半。


当时很多名流、文人,都争着去项家担任馆师,他们在这里不仅能领到丰厚的报酬,各种各样的藏书、书画真迹,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大书法家董其昌就是借此机会,遍临项家书法真迹,技艺突飞猛进的。不夸张地说,项元汴称得上董其昌的“贵人”。


万历十八年(1590年),项元汴逝世。46年后,项元汴之子项德成请董其昌为父亲撰写墓志铭,董氏欣然答应,写下了其晚年典范之作《项墨林墓志》。书写这一墓志时,董其昌已经81岁了,技艺达到了“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


《项墨林墓志》完成于崇祯八年(1635年),全卷共105行、1000余字,单字大小约2厘米。董其昌五体皆能,而行书最为精妙。他初以文徵明、莫如忠为师,数年以后便有所突破:“凡三年,自谓通古,不复以文征仲(文徵明)、祝希哲(祝允明)置之眼角”。


董其昌书法影响极大的主要是赵孟頫、米芾、杨凝式、颜真卿、王羲之几家,他由元入宋,再追摹晋唐名家法度,晚年专精于“二王”。学界认为,董其昌的字在笔法上并没有突破王羲之,但淡雅空灵、颇具禅意的墨法,倒是独具新意。业内人士也认为论用笔之超尘脱俗,此作已经超越了赵孟頫。


《项墨林墓志》凌空取势,露锋起笔,起收转折一搨直下,笔画婀娜有致,轻盈自然。结字内擫外拓结合,欹侧、平正交替,高低错落、收放自如。这件作品法度严谨,初学起来难度也不大,是我们行书入门的不错选择。


可惜的是,此作于清末流入日本,至今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夜钓头灯品牌前十名

草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