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兔赏析网

探索中国古印刷术的先进性:两千年前的印章技术

12-14

探索中国古印刷术的先进性:两千年前的印章技术

说起印刷术的起源,很多朋友都会想到“雕版印刷术”。实际上,在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最原始的印刷术应用——印章。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印章,古玺就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

不过,当时的印章构造比较简单,字数也比较少。一般来说,印章上的内容仅有姓名、官职或机构。且印文内容除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动物图案。由于镜像原理,所以印文均为反体,且有阴刻阳刻之分。

在纸张没有诞生之前,印章的使用方式与现在的印章大为不同。当时的公文或重要文件都写在简牍上,写完之后这些竹简会被捆扎在一起,在绳结的位置裹上一层泥封,最后,用印章在泥封上加盖印记。因此,最早的印章是不需要印泥的。

到了后来,也就是纸张出现以后,泥封被纸封取代。因为,印章无法直接在纸封上进行加盖,所以印泥便应运而生。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北齐时期有人在制作印章时将印章制作得非常大,在上面篆刻了较多的内容,这种印章已颇具印刷雕版的神韵。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人们往往会在佛经的卷首绘制佛像,让佛经更加生动。由于,当时佛经的数量比较多,所以绘制佛像逐渐成为一件繁杂的工作。为了方便,开始有僧人在木板上雕刻佛像,用手工木印进行加盖。显然,这种方式比手工绘制简单得多。

说起印刷术的发展过程,就不得不提到碑石拓印技术。

这项技术的起源相当早,今天陕西凤翔发现的十个石鼓,便是东周时期的秦国石刻。自东汉以后石碑的数量激增,为了教化子民,汉灵帝四年朝廷于太学门前树立了四十六尊石碑,分别为《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别看只有四十六座石碑,但这些石碑上的字数却十分可观,总共有二十万字。当时的读书人争相来到太学门前,抄录这些经典。

不过,到了魏晋六朝时期,人们发现手抄古籍效率太低,于是,便有读书人趁着太学守备不严的时候,在石碑上涂抹墨水,然后用纸张进行拓印。有些颇有经济头脑的学生,批量拓印了石碑上的典籍,将其编撰成册,竟大受欢迎。随着这种趋势的流行,制作拓片的人越来越多,拓印技术也得到了改良。

古人在拓印石碑的过程中,起初只是在石碑上涂抹墨汁,然后覆盖纸张进行拓印。不过,这种方式拓印出来的效果不好,且容易污染石碑,所以人们逐渐发明了新的拓印技术。在拓印之前,先将湿润的纸张铺盖在石碑上,然后用松软的木槌进行敲打,让纸嵌入到石碑的阴刻处。等到纸张自然风干以后,再用棉花涂抹上墨汁,在纸面上均匀涂抹,这样就能在纸上留下黑底白字的拓印。

这样的方法既简单又可靠,同时不会污染石碑,所以,拓印逐渐成了主流的印刷技术。

还有一种技术对印刷术的成型造成了一定影响,即布料的印染技术。为了让布匹美观,古代染匠通常会在木板上雕刻纹样,然后用燃料将纹样印在布料上,增进销量。随着印染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印花板,其原理有些像是印章的阴刻阳刻。如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件印花纱料,就是使用凸纹板进行印染的。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印染技术的起源应该在秦汉之前,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期。有学者推测,这种印染技术极有可能是雕版印刷的先导。毕竟,只需将布匹改换成纸,将染料换成墨水,便是完备的雕版印刷技术。

综上所述,我国的雕版印刷术起源,极有可能是印章、拓印、印染三者相互启发融合而促成的。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以印章、拓印、印染为原型发明出雕版印刷技术自然不在话下。在活字印刷术诞生以前,雕版印刷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所谓雕版印刷术,就是提前刻好阳刻字板,随后用墨汁涂抹在字板上进行印刷。历史教科书中称因为雕版的制作工艺复杂且造价昂贵,所以在北宋活字印刷术诞生以后便被取代了。实际上,在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雕版印刷仍是主流。毕竟,活字版的排布、紧密度在发明之初达不到应用的标准,所以很难取代雕版印刷。

参考资料:

【《印章的起源》、《印刷术》】

头尾灯鱼寿命多长

三间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