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兔赏析网

探寻明清官作宣德炉的独特魅力

03-28

探寻明清官作宣德炉的独特魅力

铜炉是中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文物门类之一,也是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而在当代的艺术品市场上,铜炉则是最近几年市场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只要提起明清铜器,人们就会自然想到宣德炉,被明清文人誉为文玩之首。其简洁、含蓄的美,取代了青铜器狰狞、繁复的美。明代宣德皇帝接受了暹逻国进贡的一批风磨铜,问御匠吕震制作精美的铜器这批铜需炼几次,答曰六次。财大气粗的皇帝手一挥下了圣旨说,那就炼十二次吧。经过十二次的冶炼,最大程度地去除了杂质,只剩下了原有的四分之一,但每一斤都是精华。


宫廷作坊对于工艺品制造的不断追求与创新,引领了同时期工艺品制作的设计风格与发展方向,官造作品也是各个时期工艺水平的最高代表。

宣德炉

宣德炉


宣德时期宫廷制器基本沿习永乐风格,稍有创新。永宣盛世作为明朝最为繁盛的一个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国家富足,人民精神面貌饱满。这段时期所制工艺品的极高水准也体现出其应有的盛世风貌。


宣德时期官作铜炉铜质极精,工艺亦精湛,其中鎏金者金水厚重。由于是宣德炉铸造之初,器型上呈现出与明清其他时期较为不同的特征。



清宫造办处下设置各类作坊,据《钦定大清会典》记载,康熙朝设立武英殿造办处,下设十四作,其中就有“铸炉处”与“铜錽(jiǎn)作”。


錽,是中国古代工艺中的一种特殊技艺。铜、铁等金属在铸造成型后,在铜、铁胎上刻出横竖斜线,再把金箔(或银箔)锤于斜线内使之嵌于表面。



雍正元年至四年只有“铜作”和“錽作”,如意、铜炉、镇纸、佛像等都由铜作完成。雍正五年增设“铸炉作”,此后,铸炉作、铜作、錽作三作并存。


乾隆二十二年,又将铜作和錽作合并为铜錽作,之后“铜炉作”与“铜錽作“一直延续至清末。


清宫铜器制作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因此需要设置几个作坊,虽都为铜作,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清宫铜器的制造可分为“命活”与“节活”两种。


“命活”是皇帝御旨,随传随做,要求严格。一般先画图样,作出模型先呈上御览,常常需要修改多次,“准做”之后方可制造。


“节活”是指每逢宫内的各种节日,尤其是元旦、冬至、端午、中秋这一类重要节日,各作坊都会自行设计制造一些器物,节日时呈献给皇帝欣赏把玩。“节活”不拘做多少量,也没有明确规定做哪种器物,自由度较大。若设计出一些新颖别致的铜器,皇帝一高兴,还会赏赐工匠。



传世宫廷铸造宣德炉数量十分稀少,其工艺之精湛、铜质之精良,一般民间作品比之往往相差甚远。


其中有工艺繁复者,常以龙凤为主题,或加以鎏金,富贵华丽,一派皇家气象。


冲天、蚰龙、压经之类素炉稍稍难辨是否为宫廷器,但仔细观察,仍可找出规律。



《清宫档案》中极少看到宣德炉的记载,但宣德炉的铸造一直存在且数量不少,只是档案中常使用别的名称,比如以“宣铜”二字含糊带过。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清宫铸造宣德炉常以繁复风格为主,但实际上清宫中讲究线条的素炉也十分出色。


雍正四年十月档案记载,由铜匠佛宝自行设计并制作完成十五件宣德炉:钵盂炉连座一件、金斑鳅耳炉连座一件、小乳炉连座一件、三元吉庆炉连座一件、平安如意炉连座一件、金斑小乳炉连座一件、文带炉连座一件、洒金斑大乳炉连座一件、黑乳炉连座一件、小乳炉一件、寿山鼎炉连座一件、合欢寿带炉连座一件、旧铜炉连座三件。


由此可以看出,清宫中铸造铜炉品类繁多,鳅耳炉即蚰龙耳簋式炉,乳炉即冲天耳三足炉,另有钵盂炉、鼎式炉都有铸造,且清宫铸炉喜成套铸造,器物多配底座。


另外,清宫档案中关于这类铸炉的记载不胜枚举。


张宗苍绘 《乾隆皇帝抚琴图》 局部


此幅清代宫廷画家张宗苍所绘《乾隆皇帝抚琴图中》,一件冲耳炉十分醒目地置于石案上。此图绘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时年乾隆帝四十三岁。



乾隆皇帝对于宣德炉的喜爱,也体现在他所作的一首《烧香曲》中:


镂银匙子红芙蕖,镀金细箸头珊瑚。

宣铜流金乳耳炉,活灰冉冉云翠铺。


诗中提到“宣铜流金乳耳炉”,应该就是皇帝御用之宣德炉,此诗所体现的正是乾隆皇帝的闻香日常。


《弘历是一是二图》 故宫博物院


《弘历是一是二图》中的桥耳炉


我们从《弘历是一是二图》中看到一件体量较大的桥耳炉,炉内香灰满溢,炉下配座,置于一矮几上,其配置十分写实,与档案中记载完全一致。


乾隆十年十二月记载:铸炉处作凤眼耳大桥梁炉二件,十二年又载:铸炉处作桥梁耳炉二件。


清 金廷标绘 《仕女簪花图》


乾隆时期宫廷画家金廷标所绘《仕女簪花图》中,清晰可见两件造型典雅的宣德炉。



一件是置于几案上的海棠炉,配有香瓶、香箸等组成成套炉瓶三事,底座亦配置十分考究。



另一件是廊柱后的钵式炉,素雅柔和,观之沉静,亦配炉座、香几,柱子另一侧隐隐露出半只香盒。



自明宣德起,宣德炉的铸造从未停止,然而不同朝代根据当时的物力人力和审美取向,所铸铜炉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清代宫廷铸炉尤以雍、乾二朝最为兴盛,鼎盛期只乾隆一朝。雍、乾时期用铜量之大、铸造数量之多,为历史罕见。不仅工艺精湛,在器型的设计与创新上也有许多发展,真正达到了艺术品制作的繁荣。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玩炉之风犹在,但国危民尚不能自安,玩炉已是上层阶级的事情,宣炉文化日渐式微以致熄灭。到今天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人日趋富足,以西方为标准的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反思过后,中庸和谐、张弛有度的传统生活理念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中国人特有的优雅生活方式,又在逐渐回归,宣德炉也由破铜烂铁逐渐回归原来的位置,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从严格意义上讲,或许只有宣德本朝皇宫制造的铜炉才能称为“宣德炉”。但这种黄铜工艺品从创铸出来之后就受到朝野的热捧,上行下效,仿造之风在宣德本朝就开始了。在宣德炉创铸后的500多年里,仿造之风不断,虽然炉的造型式样和工艺水平有了诸多不同,但式样、工艺、材质都保持了极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炉款基本和它诞生时一样多为“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即便是明清两代官作的宣德炉也是如此,所以也可以说,宣德炉已经成为一个可以做清晰界定的实用工艺品门类。我们之所以坚持认为宣德炉是这一类工艺品的名称,是因为500年来,宣德炉的仿造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艺和样式,爱好者和收藏者也一直约定俗成地对其这样称呼。有朋友说得好,炉带宣德款与其说是伪仿,还不如说是对宣炉黄金时代的尊敬和缅怀。这也正是这类铜香炉历来被统称为宣德炉的原因所在。就像“景泰蓝”一样,明代有明代的景泰蓝,清代有清代的景泰蓝,今天有今天的景泰蓝,而不是说景泰时期生产的才是景泰蓝。

宣德炉断代成谜,很多人鉴别的时候都在纠结炉子的款识。这些底款有什么文章?

大明宣德年制

宣德炉的款识,重在文字内容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官款和私款两大类。

官款是相对于私款而言的一系列炉款的统称,它基本承袭了官窑瓷器款识的形式与内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国朝款”,比如明代永乐、宣德、正德、崇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各朝款,主要是“大明××年制”、 “大清××年制”六字款,以及“××年制”四字款。其中,宣德朝款的宣德炉存世最为庞大,种类也最为繁多。宣德以后无论各朝代所生产的宣德炉,大多数都是落宣德款的,所以宣德款已经失去了纪年的意义了。

而私款是相对于官款而言的。私款铜炉多是官宦富贵人家的私人订制,往往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一般炉铜质更精、款识更优、皮色更佳、形制更好,更重要的是,很多都是孤品,即使后世有循样仿制的,也不会大量生产。所以到了今天,私款炉反倒成为了市场热捧的对象。比如“大明宣德吴邦佐制”、“宣德年且闲主人监制”、“云间胡文明制”等。

一、官款

宣德炉的官款一般称之为“国朝款”,它基本承袭了官窑瓷器款识的形式和内容而又有发展变化。官款炉中不乏官铸精品,但不能以官款就断定为官炉。

官款包括明朝永乐、宣德、正德、成化、崇祯以及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各朝款识。常见为“大明XX年制”“大清XX年制”的六字款,或“XX年制”四字款。如:大明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崇祯年制、崇祯辛末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康熙六十年制、乾隆年制、大清宣统年制、宣统年制,等等。


1、宣德款

宣德款香炉存世量非常大,后世制作香炉很多都用宣德款,因此说宣德款有些已经失去了纪年意义。

宣德款的样式很多,按字数来分有一、二、三、四、六、七、八、十、十二字款。


▲“宣德”二字款


▲“宣德制”三字款


▲“宣德年制”四字款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大明宣德五年造”七字款


2、宣德款的字体

宣德款除常见的楷书字体外,还有篆书、草书和隶书款。


▲“正德年制”草书款


▲“宣德年制”篆书款


宣德款字体和写法多种多样。例如,“德”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有“一”,一种没有“一”。有“一”的写法与馆阁体有关,也与明朝大书法家沈度有关。

宣德皇帝喜欢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风,沈度的书法追慕二王,宣德皇帝也非常喜欢沈度的字,沈度的书法作品中“德”字就没有中间那一横,上行下效,下面的人也都照搬这种写法了。关于沈度体的考证,本公众号内有相关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


3、 正德款

香炉款识中,宣德款之外,正德款算是比较多的,一般有“正德年制”和“大明正德年制”两种款识。


▲正德年制四字款


▲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款


可见宣德炉也是一朝一个风格,这也是宣德炉的魅力所在。


4、其他国朝款

除了永乐、宣德、正德款外,还有成化款、崇祯款、康熙款、乾隆款。


▲大明万历四字款


5、内府款

内府款最具代表性的有“内坛郊社”“乾清宫”等款识。


二、私款:

铸私款的铜炉并不等同于瓷器中的民窑,相反路份也很高的,一般都是官宦人家的私人定制,做工和用料都非常考究。


1、斋堂款

斋堂其实相当于如今的私人会所,古代文人雅士为表明自己的志趣和生活态度,常给自己的书房、古玩收藏室取一个雅致的字号如“XX斋主人”“XX阁”等斋堂款。


▲四于斋


香炉常见斋堂款如:玉堂清玩款,“玉堂”相传为严东楼的字号,严东楼是严嵩之子所建。胡文明款,胡文明为明万历年间云间人(今上海松江)人,明晚期著名工艺家,以制作铜鎏金文房用器见长,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属极精,与正统宣德炉之崇尚线条、不重纹饰之风格迥异。他发誓制炉绝技不传授外人,时人称其制品为“胡炉”。因其喜于炉面镂出山水、法器、吉兽等图案,深受藏家喜爱。


▲玉堂清玩


▲胡文明制


▲云间胡文明制


2、仿古款及吉语款

仿古款有:仿古、古式、传古、施口古制、巴格仿宣等,其含义有的是为了向古人致敬,有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义。

常见吉语款有:永世之宝、万年永宝、家藏珍宝、子孙永保、永世之宝、子孙用之、镇宅大吉、为君寿、太极含元等。


▲永宝用


▲仿古


3、制作者款

明本朝就开始仿造宣德炉,清代、民国乃至现今都有制作宣德炉的高手,常见制作者款识如:大明宣德吴邦佐制、宣德五年高氏制、巴格仿宣、石叟、张鸣岐制、琴诗侣、松月侣、大明李大观制、万历乙卯洪羽仪监制,等等。“琴书侣”款较为著名,铸者为吴邦佐,其为宣德铸炉时的工部吏臣,后来自行开铸仿宣炉,落款有八字款、十六字款,亦有“琴书侣”三字款。


▲石叟


▲琴书侣


4、纪年款

纪年款所含信息量较大,包含朝代、年号、时间、制作者等等信息。常见纪年款有:宣德五年高氏监制、宣德年且闲主人监制、大明宣德年仲师记、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呈邦佐监造、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宦吴邦任造(吴邦佐误为吴邦任,这是清初一仿作款)、康熙辛亥庚生氏、万历乙卯洪羽仪监制、大明宣德四年内神宫太监掌监事臣阮安督造、宣德五年吴邦佐造,等等。



▲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5、供奉庙号款

据文献记载,专门有炉子是铸造后赐给名山高庙使用的。常见供奉庙号款有:杲竹山房、崇祯庚辰瑞图制于庆云斋中、宣德五年君赐谨身阁大学士陈山、内坛郊社(这是宫中道场旃坛所用的香炉款识,应不属私款炉)、红云山房、万寿宫用第捌号、飞居、飞云居、佃袅金猊弄水沉、宝月居、神仙居、荣秦记、豕情家藏亘鼎,等等。


▲金箓大醮坛用


6、图形款

很多铜炉底款为图案,它们或者是家族印记,或者是代表某种意义的纹样,有爱炉者专门收藏这种款识的香炉,欣赏、研读这些图形款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雅事。



“宣德年制”的确大多数德字的心上都省略一横,但不能反过来说,德字心上省略一横的都是明代的。

由于宣德炉断代的问题始终成谜,有年款的历代宣德炉就成了难得的断代标准器,文物价值非常高。从近年来的拍卖成交记录来看,凡是有明确纪年款,并且综合工艺特征到代的宣炉,都是高价成交的。如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王世襄藏铜炉专场中,一个“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款的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就拍出了1512万元,还有其他不少铜炉的价格都超过上古很多青铜礼器了。

其实宣德炉的优劣,关键是看美不美,是否气韵生动。这讲起来有点玄,具体来说,就是看皮色、形制、款识、铜质等等具体的指标。“精”、“典”二字就是宣德炉品鉴最关键的原则。精就是铜质精、制作精;典就是造型典雅。与很多收藏品种不一样的是,宣德炉的收藏不以猎奇为美,而以典雅为上。

苏州宣炉官窑传承人——周月康


周月康,号灵岩居士,苏州人,1972年出生。致力于明清官窑宣德炉传承事业。他从小受“苏铸”工艺的影响,深深爱上了铸作铜器的手艺。周月康从小就展示艺术天赋,绘画受老师青睐。到了十八岁,拜苏州工艺大家陆祖昌为师,开始正式走上铜器艺术道路。他饱览古籍,访遍匠人,用了大量时间做研究,不断提高雕塑与冶炼能力,以制作当代传世宣德铜炉为目标。


象耳套炉——周月康制


周月康炉的器形,参照《宣德彝器图谱》,其铸造法也完全依照宣德炉用的失蜡法及明代宫廷铸造的工序,工艺可谓官窑之传承。

首先,铜炉原料独特,除铜以外,在冶炼中还加有锌、锡、磷等贵重材料,所以铜炉的质地特别细腻,色泽呈紫色或黑褐色;其次,铜料反复冶炼,一般炉料只需炼四次,而月康炉的炉料要经十余道冶练。因此,其炉质更加纯真细腻,表壳圆润光滑,如同婴儿皮肤。其三,在打磨上,主要还是靠人工细致打磨,仿古之秘色。其四,装饰工艺精妙,运用鎏金、点金、嵌金、錾刻等工艺,使月康炉金光闪烁,宝气四溢。

正因为如此,月康炉才具备了至高的品质:造型古朴、工艺精湛、色泽润和、充满灵气、宝光内敛。

熙宁重宝目前市场价多少

和田玉平安扣怎么辨别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