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公元1661年)铸顺治钱,以小平钱为主,钱文楷书,另有折二、折十钱,顺治年间为了稳定经济,前后进行了五次币制改革,最终取得成功,确立了清代的货币体系。随着五次改制,同时产生了五种形式的顺治通宝闻名于世,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其实严格地说是7种形式,仿古式(包括:光背式、背符号式、纪值式)、单字纪局式、一厘折银式、满文纪局大钱式、满汉文纪局大钱式,一共七种。
第一式“仿古式”,从形制、铸造工艺等方面与明朝铸币的特点非常类似,故称其为“仿古式”。同时又因为光背无纪钱局文字,所以也称为“无纪局”式,第一式是清朝入关后铸行的唯一一种无纪局标志的制钱。
第一式铸行时间为顺治元年至八年(公元1644年-公元1651年),顺治十七年停止使用并回收。其共分三类,光背类,背符号类,有背星、背月等。背纪值类,有背一、二等。
在实际收藏过程中,光背式以外的形式,有各自不同的背文都非常容易识别,以不同的背文进行分类,条理清晰。但最早出现的第一式,光背类非常麻烦,没有背文使得分类很难。
如果按照“顺治通宝”四个字进行分类,个人感觉非常混乱。
按“顺”字分类有:长川顺、短川顺等。
按“治”字分类有:连水治、狭治等。
按”通“字分类有:单点通、双点通、角头通、方头通等。
按”宝“字分类有:尔宝、缶宝、阔贝宝、开足宝、并足宝等
个人方法:抓整体风格变化作为分类的主干,挖掘版别的传承关系,定位独特的地域特征。
我将顺治钱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光背,上户手版
版别上看,面文与顺治背上户完全一致,与武昌钱局,铸背上昌有传承关系,推测此类光背为武昌钱局于顺治三年至八年之间铸,此版本光见。
2、光背,福版
主要分,单提水版、双提水版、三提水版。因为此类经常集中出土于福建及周边地区,外地出现较少。面文自成体系,且钱背穿上均具有“阴月”符号,与福建铸隆武通宝折二有明显传承关系。与后期福建钱局所铸背上福有明显传承关系。推测此类光背为福建钱局于顺治六年至顺治八年之间铸。
3、光背,北版
主要分狭治版、长顺版、背二版。
钱文通宝二字与崇祯北版一致,之后大同钱局顺治背右同也同样版别,大同及周边地区集中出土,南方地区少见。推测此类为大同钱局于顺治元年至六年之间铸。
4、光背,南京( 江南)版
主要分缶、尔宝方头通版(分单、双点通)、缶、尔宝异头通版(分单、双点通)、尔宝三点通版、阔缘小字版(分单、双点通)、背符号、连水治。
版别上看,尔宝单点通、缶宝方头通、尔宝三点通,面文体系背符号钱也均有相对应的崇祯通宝南京版,传承关系明显,集中出土地为南京地区。
我个人的藏品不多,以上是现有藏品对顺治第一式的分类,如果大家感觉不妥当,请在评论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