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迷子婆娘走扇子门。”这是一句在关中十分流行的话。他们把麻迷子婆娘与走扇子门同等看待,可见麻迷子婆娘是多么的难缠了。那些说话曳学车,办事不讲理,跟人胡搅蛮缠的女人,各地有各地的称呼,关中人便叫她“麻迷子婆娘”。
麻迷子婆娘在关中各地普遍存在,由于受地理条件、家庭背景和文化程度等各种因素特别是文化程度的影响,一些农村妇女,说话办事缺乏理性思考,她们信奉那些“生的害怕楞的,楞的害怕不要命的。”等歪道理。说话常常不着边际,你说东她偏说西,你说南,她偏说北。使人哭笑不得。无论家庭内部还是邻里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她们便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办法,使得矛盾的另一方不得不让步。就连有的村干部和上级领导提起这种人也是直摇头。对于娶了麻迷子婆娘做媳妇的丈夫们,人们则惋惜地说:“唉,喔咋倒了八辈子媚,娶了喔么个麻迷子婆娘。”村上人对这些麻迷子婆娘也是“敬而远之”,尽量不与其打交道,以免引祸烧身。其丈夫和家人,对其也是尽量让着点,生怕其“发疯”。当然,也有其丈夫跟上麻迷子婆娘沾光的,他们有时遇事不便出面,便撮使其妻装疯卖傻,胡搅蛮缠,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七十年代,关中农村生活还十分贫困,大多数家庭粮食不够吃,好多家庭只有到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馍和米饭,平时生活以粗粮和黑面为主。他们将红薯切成片,晾干后磨成面吃。由于秋天没有场面,他们就把薯片晾晒在瓦房顶,一般在瓦房上铺上床单,而有一家没有床单,丈夫说算了就直接凉在瓦上,这下把妻子逗躁了,她在家大哭大闹,一会儿嫌家里太穷,买不起床单;一会儿嫌家里孩子太多,负担太重;一会儿又嫌家里房子盖得不好。总之,说的话没有主题,提的要求无法满足,整得丈夫左右为难,哭笑不得。丈夫连哄带说,费了好大周折,才使事态平息,从此,丈夫也学聪明了,遇事多跟媳妇商量,顺毛扑簌,家里矛盾也渐渐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