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这颗大树枝繁叶茂,每条分支都各具特色。可以分为散制茶与紧压茶,其中紧压茶中又分为饼、砖、沱、方茶等等。
可以分为生茶与熟茶,其中生茶又分为新生茶和老生茶等;还可以分为干仓与湿仓、传统制作与现代工艺等等。
复杂晦涩的知识,让普洱的辨别和品鉴变得门道颇深,也让一些对普洱感兴趣的茶友们望而却步。
因此,特地整理了普洱茶入门必知的基础知识,帮助新手茶友理解。
制作工序
普洱生茶,就是指将刚摘下的新鲜茶叶,进行萎凋、杀青、揉捻、晒干,使其成为晒青毛茶,再将这些半成品高温蒸软后放入模具定型,压制成砖、饼、沱等紧压茶品。
而制作生普所需的这些工序,熟普一道也不会少,不过还多出了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那就是将晒青毛茶人工洒水,进行渥堆发酵,使其成为散制的,未紧压的熟茶。
渥堆发酵,指的就是把晒青毛茶,放入高湿高热的环境中,并堆成0.8m左右的小堆,堆好后洒水盖上麻布,发酵一段时间。渥堆发酵就是熟普的核心技艺。
渥堆发酵,就是普洱茶又分为生茶与熟茶的原因了,其中生茶未经渥堆发酵,茶性偏寒,尤其是刚制成的新生茶,刺激性比较大。
而熟茶经过渥堆发酵的,茶性比较温和,不过刚制成的普洱熟茶,往往会带有浓烈呛人的渥堆味(近年工艺提升,有所改善),有茶友觉得这味道与仓味相似。
但实际上仓味和堆味有所不同,不过都是令人不愉快的味道。硬要打比方的话,较轻的堆味有点像干桂圆味,而仓味更像在“回南天”下完全被闷湿的草席味。
因此,新制成的普洱生茶和熟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点,而接下来要介绍的,能够在漫长的沉淀中显优隐次,那就是普洱茶的灵魂——越陈越香。
越陈越香
存放这个过程中,附着在普洱茶上的微生物以茶叶中的糖苷类活性物质为基质活动。
在这个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及芳香物质,使普洱的品质和口感向好的方面转化。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感官上的色、香、味。
转化到位的普洱茶,刺激性明显降低,汤色会变得更加明亮,色度加深,香气更加醇正,滋味醇和、生津回甘,这也是老茶比新茶好喝的原因之一。
从微观角度考虑,良好的转化,使普洱茶呈现出「汤感厚重、喉韵加深、体感增强」的特点。
汤感厚重,是因为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会裂解茶叶的纤维物质,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可溶于水。
喉韵加深,是因为纤维链中的蛋白质被迫脱离出来,形成了游离氨基酸。
体感增强,是因为整个发酵过程中,可溶于水的物质逐渐增多。
当然,普洱茶既然是用来喝的,那就必须要符合卫生安全。而经过多年陈化以后,普洱茶没有发生变质,卫生标准能够得到保障,这就是一切品饮的基础。
从一份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学术研究中,我们可以得知,正确的渥堆工序,和有保障的仓储环境中,长期保存后的普洱茶,没有产生有毒物质。
也就是说,普洱茶的饮用安全性,和卫生品质性,在长期的贮藏过程中不但没有降低,还会因为越陈越香而逐渐提高品质。
知识延伸:从越陈越香说开,聊聊普洱茶的陈放实质。
品饮价值
普洱生茶多呈现出青绿和墨绿色,有的老生茶会表现出黄红色。普洱熟茶的茶饼色泽更深,多呈现红褐色泽,部分由等级较高的普洱生茶,金毫会呈现出暗金色泽。
普洱生茶的茶汤多样,根据陈放年份不同,有黄绿、青黄乃至金黄色,极品生普的汤色橙黄明亮,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
普洱熟茶的茶汤也同样诱人,发酵程度在70%~90%之间,也就是全发酵的熟普茶汤一般呈现栗红色,而发酵程度在90%~100%的重发酵,则以暗红的汤色为主。
普洱生茶和熟茶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从茶性、制作工艺、外观以及口感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一说起普洱生茶的口感,很多新茶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强烈、上头,好的生普茶气很足,虽然略带苦涩,但能迅速化开,回甘生津。
而普洱熟茶口感醇厚,茶汤入口绵软,几乎没有苦涩味,浓稠水甜,好的熟普生津回甘也相当自然,不过要等渥堆味散去后,再饮用才最佳。
普洱生茶叶底多为黄绿和暗绿色,活性高,柔韧性好。好的生普,叶底甚至能像橡皮筋一样扭转,弹性十足。
渥堆发酵程度低的熟普,叶底多为红棕色且不柔韧,而渥堆发酵程度深得熟普,叶底会呈现出更深的褐色甚至黑色,叶底也容易碎。
相比于普洱熟茶,普洱生茶由于没经过渥堆发酵,活性成份更加丰富,比如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性属清凉,能清热消暑、解毒下火、止渴生津。
但生普的刺激性会比较大,相对来说,生普更适合年轻人群饮用,而不适合孕妇幼童饮用,此外,正在感冒发热的、患有胃溃疡的,容易失眠的,最好暂时别喝生普。
相比于普洱生茶,普洱熟茶就比较温和了,能消食降脂,止咳生津,不寒不热的温和茶性,使其老少咸宜,中老年人长期饮用,还有养胃的作用。
说一千道一万,普洱到底好不好,还是要靠品质来说话,外形,色泽,香气、茶味这四项是体现普洱饮用价值的最重要依据。
一款好的普洱,要有独特而显著的陈香;要有浓厚甘润的滋味;要有顺滑活砂的水性;要有澄亮酒红的汤色;要有柔韧匀称的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