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包括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地区,五代十国开始。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个朝代。这五个定都于中原地区的政权,被合称为“五代”。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荆南(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南方尚存的各割据政权,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灭亡,十国宣告结束。
五代货币:开平通宝,后梁,直径3.5厘米;天成元宝,后唐,直径2.35厘米;天福元宝,后晋,直径2.2厘米;汉元通宝,后汉,直径2.4厘米;周元通宝,后周,直径2.45厘米。五代时,由于各朝长期混战,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环,当时的币制也极为紊乱,钱币缺乏,盗铸不绝,而且质量低劣,很多是铅铁小钱。货币紊乱说明当时经济残破,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十国货币:南唐铸“大齐通宝”、“保大元宝”、“大唐通宝”、“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对钱等,铁铜钱并行;楚铸铅、铁、锡、大铜等钱,有“天策府宝”、“乾封泉宝”;前蜀王建据巴蜀曾铸永平、通正、天汉、光天等四种元宝钱,王衍铸乾德元宝和咸康元宝;后唐末年内乱,孟知祥趁机据西川,史称后蜀,其子孟昶曾大铸铁钱,有广政通宝和大蜀通宝等铜、铁钱,铁工精好如铜钱;闽殷滥铸铁钱、铅钱及大铜铁钱,有开元通宝大铁钱,永隆、天德等大小钱;南汉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大铸铅钱,十当铜钱一,制作粗而字不清,钱背多铸地名,铅钱为其通用货币,乾亨二年(公元918年)所铸乾亨通宝铅钱,历来都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铅钱;燕刘仁恭父子盘踞幽州,用堇泥作钱,强迫收兑铜铁钱,又利用许多古钱的钱模,铸造多种杂钱。
大唐通宝,南唐,直径2.3厘米;乾亨重宝,南汉,直径2.4厘米;天汉元宝,前蜀,直径2.3厘米;广政通宝,后蜀,直径2.2厘米;天策府宝,楚,直径4.4厘米;永隆通宝,闽,直径3.5厘米。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国战乱较少,政局比较安定。各国注意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农业生产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桑、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越来越普遍。丝织、制瓷、制茶、造船等手工业日益发达,商业活动也很活跃,各种钱币流通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