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技艺的提升,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断印证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说。如今,古老的水蹬和大弓等人力制玉工具早已被搬进了博物馆,高速转动的马达取而代之,琢玉过程越发便捷有效。
看着博物馆里珍藏的手工工艺,和市场里规模化的现代玉作,对古代人力匠心的创作之道深表敬畏,但也该庆幸生活在机械化的便捷时代。
现代翡翠玉石加工工艺,可以说完全继承传统。相比之下,古人雕琢玉器时没有高效的工具辅助,过程极其艰难,艰难的过程不仅彰显着中国玉文化的重要性,也承载着玉文化的发展与延续。
中国制玉历史虽源远流长,但关于制玉工艺的文字资料却极为匮乏,直至清末李登渊作《玉作图》,古代制玉的过程、技法、用具才有了较为详细的记录。
制玉工艺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玉文化推陈出新的根基。作为“玉”内人士,要想用先进工具创作出更加精美绝伦的玉器之作,就必须加深对玉文化的解读,进一步体会玉文化的精妙。还有,传统制玉技法也不能不了解。
玉作图
古·玉器制作流程详解
▼
①捣沙、研浆:选用黑沙、红沙、黄沙等石沙,用杵臼捣碎,筛子过筛,放于器皿里沉淀至精细自然分层,配合器具对坚硬的玉石进行切割打磨。
②开玉:玉石原料表面覆有石皮,开玉就是去除表面的石皮。开玉时上挂一只装有石沙和水的茶壶,壶底有洞,混有石沙的水滴到玉璞上,再以钢丝条锯来回摩擦切割。
③扎碢(“碢”古同 “砣”,碾轮石):用锋利的圆形钢盘配合坚硬的浸水红沙将玉料切割成块状或条状。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则用扎砣。
④冲碢:用四五分或二三分厚的钢圈制成的冲碢配合浸水红沙,将块状或条状玉料的棱角磨平,使玉器大致成形。
⑤磨碢:用二三分厚的钢盘将玉器表面磨细,显出温润柔和的光泽。
⑥掏堂:制作有空堂的玉器时,先以钢卷筒旋进玉器中央,使玉器中央出现一根圆柱,称为“玉梃”。再将玉梃取出,掏空玉器的内部。
⑦上花:用边缘锋利似刀的小圆钢盘在玉器表面打磨出花纹。
⑧打钻:制作有镂空花纹的玉器时,先用金刚钻打透小眼,再用弯弓锯配合细石沙来回旋转,把玉钻出圆洞。
⑨透花:打钻后再用弯弓的钢丝弦穿过玉片上的小孔,配合浸水细石沙按照画好的花样切割。
⑩打眼:制作鼻烟壶、扳指等小玉器时,来回拉“绷弓”带动“铁盅”(即一长竿下端镶嵌有金钢钻)旋转,利用金钢钻将玉器打孔。
⑪木碢:大件玉器用木碢配合浸水黄沙或各色砂浆,将玉器表面磨光亮。小件玉器用干葫芦片作的小碢磨光。
⑫皮碢:用牛皮制成的皮碢给玉器做最后的抛光上亮,使玉器呈现光亮温润的效果。
用具图
古·玉器制作工具(部分)
▼
制玉机器:这是古代制玉用的砣机,又名“水凳”。
解玉砂:解玉砂是用比玉石硬度高的矿物磨成的,粗的颗粒用来切割,细的就用在纹饰雕刻上面。
砣具:最常见的工具,可用于切割、镂空、钻孔和打磨,等同于现在的切割机。
线具:同样是用于切割,但是这个更加耗时间,切一块玉都要数小时之久。
金属片状工具:主要用于片料,这样切出来的片料非常工整。
管具:管状道具主要用来打孔,一般都是慢慢钻进去的,如同钻木取火一般操作。桯具:也是用来打孔的,不过是实心的。
……
古人制玉,虽受限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工具的落后等诸多因素,但一件玉器作品在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里慢工出细活,真正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心血,以及一名业内人的专业素养。
当我们在感叹古人制玉的艰辛时,还应该将其精湛技艺和匠人精神融入到创作中,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注:部分图片信息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