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六年,我刚开始学太极拳,我们场地的一位推手很厉害的师傅,给我们几个新学员讲太极拳的奇妙。
他说一定要好好学啊,太极拳真出功夫,练好了能练出一身白骨功。你看看那个梅超风,就那么一抓,就能把那个骷髅头抓出五个窟窿来,多厉害。一定要好好学。
几个老头儿老太太,很崇拜的点着头。
我一听,这是哪儿跟哪儿?怎么练太极,还练出《九阴真经》了。幸亏这个场地没有练器械的,否则指不定会不会出现《葵花宝典》。
之前,我是知道太极拳爱演绎神话的。什么杨班侯持大枪戳窗玻璃上的苍蝇,苍蝇死而玻璃不破。还有什么雀不飞,等等。这白骨功我倒是第一次听到。
太极拳我是初学乍练,不摸潮水,也不好刨根问底这白骨功具体是啥,还是少说为妙,别露怯了。
后来,回家一想,和这人接触有一段时间了,他也不像个说话云山雾罩、满嘴跑火车的人。他说能练成白骨功,大概真的会有白骨功的存在吧。
这位师傅是练孙氏太极的,孙禄堂也是个传奇人物,精通太极、形意、八卦。他的绝技“壁上挂画”,至今无人解锁。
这“白骨功”会不会是孙禄堂的绝技,跟螳螂拳的罗汉行功一样,是一种内功心法,只是我之前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
有疑问找网络,上网查查不就知道了吗。我一查,白骨功没有,倒是查到一个“一身备五弓”。
“一身备五弓”其实很好理解,练过拳的都能明白,望文便可生义。
这位师傅的老师是青岛人,据说年纪很大了,九十多了,估计不会说普通话。
青岛方言,这个白色的白,不念“bai ”,而是念“bei”。形容一件白衬衫雪白雪白的:条备条备滴。
白和备,在青岛方言里是一个音,如果不求甚解,再加上没有文化,就很容易以讹传讹。把“一身备五弓”误传成“一身白骨功”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由于方言以讹传讹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太极拳有个“白鹤亮翅”,我看《陈氏太极拳图说》却叫“白鹅亮翅”。
大白鹅和仙鹤那可是差老鼻子远了。那大鹅是干什么的?铁锅炖大鹅,东北名菜,香味满屋飘,闻着都长膘。仙鹤是干什么的?是拉着太白金星满天出溜,给那个爱惹事的猴子擦屁股的。一个是香气飘飘,一个是仙气飘飘,意境差大发了。
到底是鹤还是鹅,其实无从考据了。但我觉得鹤还是更符合道教理念。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多洒脱。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搞得惊心动魄。
意境不同。
还有那个“上步七星”,有的人说是“上步骑鲸”。
太极源于道教,有北斗七星,很合情理。可是骑着鲸鱼算怎么回事?有人穿凿附会,说“上步骑鲸”,正好跟“退步跨虎”相呼应。
而且“乘巨鳞,骑鲸鱼”遨游世外,也符合道教的修仙理论,那个李白不就是骑着鲸鱼成仙了吗。
这就和相声“扒马褂”一样,为了圆话而强圆。
这些当做笑话看看就得了,咱聊聊“一身备五弓”。
其实这“一身备五弓”并不是什么太极拳的至高境界,恰恰相反,它只是习练太极拳时,拳姿的最基本要求。
顾留馨在他的《怎样练好太极拳》一书中介绍:身躯是一张弓,两只手臂是两张弓,两腿也是两张弓。五弓合一,周身整劲,旋转灵活,蓄发自如。
身弓,是以腰为弓把,哑门和尾闾为弓梢。
手弓,是以肘为弓把,手腕和锁骨为弓梢。
足弓,是以膝为弓把,胯骨和足跟为弓梢。
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顾留馨的书。
顾留馨在书中说,“一身备五弓”,主要是陈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这两家太极的理论。
恰巧我也是练陈氏太极拳的,所以我对这个“一身备五弓”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这个手弓、足弓,一样一个就可以了。比如说,手弓,以左右两手为弓梢,以后背为弓把,掤手两臂要圆撑,支撑八面背要开。这个开背,不就是含胸拔背了吗?这不正好切合了太极拳的要求吗?
那么足弓呢,就是左右两个脚后跟为弓梢,那个裆为弓把,这不裆就圆起来了吗。我觉得这样解释也是可以的吧。
所以说“一身备五弓”,也可以说成“一身备三弓”,也讲的通。
但是,如果非要往细里分的话,陈氏太极拳是以中指领劲,我们仔细看中指,是不是也算是一张弓?以中指指肚为弓把,弓梢是指尖和指根。这个可以理解吧。
那么折叠坐腕的时候,那个掌根就是弓把,而中指和小臂就是弓梢了。
这样说来,一身何止五弓,简直无处不是弓。这里的弓,无不体现着太极拳的掤劲。
我的陈氏太极拳老师朱庭才老师给我们讲,这个陈氏太极拳主要是一个掤劲。这个掤劲是基础,无处不在。手掤、指掤、掌掤、腕掤、肘掤、臂掤、肩掤、脚掤、膝掤,腿掤等等,无处不掤。
也有一个老师形容,这个掤劲实际上就像那个发馒头的面团,饧发时发起来的状态,膨胀的起来的那种感觉。也有的说,掤劲就像气球那样鼓胀起来。我觉得说的都对。
但是我觉得这个掤劲儿,更像一只充足了气的河豚。
河豚一感到自己受到威胁,就会迅速把水或者空气吸进胃里,让自己的身体鼓胀起来,像一个充足气的皮球。这样,一方面身体会迅速变大,可以吓退敌人。再一个,它鼓胀起来,身体会变的非常坚硬。不仅如此,身上的刺儿还会竖起来。这让捕食者无处下口,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今天就聊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