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盖碗泡茶,注水的细节有不少。
有茶友反映过这样的细节——茶饼不好泡开,但是耐泡。
啊,这是怎么回事?
“我刚冲泡了一饼白露寿眉饼,7、8冲后还有茶叶没被浸润,被震惊到了。果然,这就是白茶饼的魅力吗?”
看到这里,心里一惊。
很想见识一下这饼极耐泡的白露寿眉。
豪爽的茶友居然直接甩过来一个视频,内容是他整个泡茶的过程。
视频中,茶友执着水壶,从水流出现到结束手势都没有变动。
这下真相大白了!
这位茶友,难怪你的寿眉饼比常见的更加耐泡,这手法是定点注水啊。
然而,一般情况下,更提倡环壁注水。
注水时,以手执壶,在空中画一个“の”形状,由外及里,慢慢缩小注水范围。
这样的好处是,能够“雨露均沾”,使每一片茶叶都得到浸润。
环壁注水,更能让茶味得到体现,得到更加饱满度的茶汤。
至于不建议用其他注水方式的原因,且慢慢往下看。
《2》
定点注水不能完全浸透茶叶。
顾名思义,定点注水就是指,对着盖碗中的一个点,注入沸水时固定不动。
然而,这样的方式,并不适合白茶前几冲的冲泡。
就像茶友视频中,当茶汤注入时,水柱流入比较“偏心”,固定在一个地方往下注入。
盖碗内撬开的茶饼片,只有一半多,能得到沸水的浇注与灌溉。
而另一半,还处于干涸的状态。
只能等待注水完毕后,这部分干燥的茶叶“坐浴”的热汤内,慢慢待水分渗入干茶,浸出滋味。
但这样一来,茶味浸出效率太低,茶味释放不理想。
正确做法应当是,选择快速、直接、高效的环壁注水法。
更何况是白露寿眉,其叶片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
这层蜡质层本就减缓了物质释放的速度,再加上快出水,沸水如“蜻蜓点水”般滑过。
叶片还没有彻底打湿,物质释放过少,单薄的滋味,喝起来韵味不佳。
定点注水,不仅不利于茶叶析出内质,还会让茶叶的内质释放不均匀。
底部的茶叶被浸润,在之后的冲泡中,会更加容易释放内质。
而没有到沸水冲泡的干茶,释放速度不一样,影响后续茶汤的韵味。
《3》
悬壶高冲与定点注水一样,不易释放内质。
此注水方式多用于茶艺表演,动作优美轻盈,给看客视觉上的享受。
但对茶叶的滋味香气的析出,并没有什么帮助。
悬壶高冲,就是抬高水壶的位置,倾斜着注入沸水。
无法确保每一片茶叶都得到润湿,其内含物质无法完全释放进茶汤。
导致最后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不足,风味不佳。
比如,像寿眉这样“粗枝大叶”的选手,茶梗较粗,叶片较大。
通常喝茶时,110毫升的盖碗,取5克寿眉散茶,总会满满当当地溢出盖碗。
这是用悬壶高冲的手法,水流会被叶片弹开,沸水溅到身上,易被烫伤。
再说,当有客人在场,水壶位置太高,水花四溅,影响美观。
若是常见的干泡台,尽是水珠,影响茶桌的干净整洁。
容易造成茶桌一片狼藉,又容易烫伤自己和茶客。
可不是一种好的待客之道,所以,还是尽量避免悬壶高冲。
《4》
茶汤过满也是错误的注水方式之一。
喝白茶,向来提倡使用盖碗。
配合三指握碗法,即大拇指和中指握在两侧碗沿,食指轻扣在盖钮上。
如果一个注水过满的盖碗,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当沸水超过上限,合盖时茶汤溢出,还要拿茶巾擦拭,多此一举。
如果沸水直接与手指接触,刹那便会被烫伤。
被热度刺激,又怎么能专注接下来的出汤呢,动作不自然,烫得只想扔了盖碗。
为了不被烫伤,得撇去部分茶汤,这样一来,时间被延长。
哆哆嗦嗦无法快速出汤,倒白白浪费了一杯好茶。
如果顺利实现快出水,也可能出现茶汤滋味较浅。
因为110毫升搭配5克干茶,可以说是白茶的黄金比例,这样冲泡出的茶汤滋味受到大部分茶客的喜爱。
在投茶量恰当,水的比例却超标的情况下,从而稀释了茶汤的滋味物质。
手足无措间,还容易失手打翻盖碗。
《5》
注水过少也不可取。
冲泡白茶,水多易淡,水少则涩。
茶水比例是影响茶汤的关键所在。
内质充足的茶叶,在沸水的浸润之下,滋味香气均匀释放。
按照前面恰当的茶水比例,泡出的茶汤风味适宜爽口。
如若,干茶5克,沸水却低于该有的比例。
滋味物质浓缩于这一杯小小的茶汤中,定然是苦涩难耐的口感。
虽说浓缩即是精华,但内质浓缩于茶汤,难免精华过剩,苦涩物质也过剩。
好茶,就应该用最恰当的冲泡方式,展现其最完美的风味。
用盖碗为例,选择适合大众口味的茶水比例,110毫升的水搭配5克的干茶。
接着采用环壁注水,按照开篇所说的姿势,注入沸水。
尽量让每一片干茶,都能够被水打湿,能够均匀释放物质。
最后展现出的茶汤韵味,才是最美妙的。
《6》
人生如戏,也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表演。
茶艺表演的注水方式,终究是对好茶的浪费。
茶树辛苦孕育的优质茶叶,经过严格的工艺。
最后才有了品质佳、滋味好的茶叶。
被错误地注水消耗,属实有点暴殄天物。
注水并不难,注意高度、注水量,便泡好了一杯好喝的茶汤。
动作不娴熟没关系,勤能补拙。
总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
多加练习,或许21次之后,肌肉记忆便有了。
好喝的茶汤,岂不是信手拈来。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