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的石品
历代文人墨客对歙砚极尽赞美之辞,并用优美的语言对歙砚的天然纹理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归纳出大量的石品种类。据不完全统计,有文字记载并得到广泛认可的石品种类,其数量不下百余种。按照歙石的天然纹理来划分,歙砚的石品大致可分为眉纹、罗纹、金星金晕、鱼子纹、带状纹、歙红、歙青、紫云玉斑等,而在这几大类别中,按照天然纹理的不同形态,每一种石品又可细分为更多种类,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石品相结合又产生出新的石品。
一、眉纹
眉纹也称眉子,如人的眉毛,成条状,以产自婺源县砚山眉子坑的眉纹为优。质地比较好的眉纹石,石质坚润,并有强烈的折光。即从某个角度看眉纹是黑色,底色为黑色或灰白色,转动180度左右后会发现,原来呈黑色的眉纹明显变淡甚至呈灰白色,而底色则明显倾向于黑色。眉纹有粗细、长短、疏密、聚散之别,各具风采。根据这些形态,分别称它们为:
粗眉纹 又称阔眉纹,眉纹宽阔,长短不一。
细眉纹 眉纹纤细,有长有短。如美人的柳叶眉一样妩媚动人。
长眉纹 眉纹修长,自然洒脱,疏密有致,有的贯穿于砚面两端。线条优美、意境深远者如书法之笔划,直入画境。
短眉纹 眉纹短小而更具神采,质好形优者如画龙点睛之笔。
重眉纹 两条眉纹大小相同,呈上下紧密排列,与对眉纹略有不同。
对眉纹 眉纹工整清晰,平行成对排于砚面,酷似人的双眉,是眉纹中的珍品。
雁湖眉纹 又称雁攒湖眉子。其纹理状如飞雁群集,又如一池湖水,是眉纹中之珍品。雁湖眉纹的主要坑口是砚山眉子坑,水舷坑、水蕨坑、叶九坑、外庄坑等所出的一些眉纹石,其特征与之相符者,也可以称之为雁湖眉纹,以眉子坑、水舷坑所出为优。
水浪眉纹 水波罗纹、眉纹的混合石品,以婺源县砚山水舷坑所出为典型。
金星眉纹 眉纹与金星相间者,称为金星眉纹。按眉纹的不同特征,还可分为金星长眉纹、金星短眉纹等。
金晕眉纹 眉纹中有金晕相间者称金晕眉纹,又称锦蹙眉子。和金星眉纹一样也可细分为多种名称,如金晕长眉纹,金晕短眉纹等。
枣心眉纹 眉纹两头尖细,中间粗且有斑,犹如枣核状,称为枣心眉纹,短小者为上。
线眉 眉纹细如线,长短不等,极富欣赏性。
虎斑眉纹 由多条长短粗细不等的眉纹组成,状如老虎身上的斑纹,逼真者为上。
鳝肚眉纹 石色黄中有黑点,如鳝鱼腹部之肤,眉纹多为线眉纹,排列均匀,呈紫黑色。另外,纹理与鳝肚眉纹相同,石色青黑如泥鳅背者称为鳅背眉纹,也称鱼子眉纹。
金眉纹 眉纹的色彩为金黄色,多数伴有龟甲纹。
白眉纹 眉纹的色彩为白色,与金眉纹类似,多数伴有龟甲纹。
龟甲纹 纹理犹如龟甲上的纹饰,龟甲纹也称龟背纹,产自婺源县砚山眉子上坑以及之上的部份红石岩层中。龟甲纹石与红石相间,一般一石中青红相间有数层。青色为龟甲层,红色为红石层,青色岩层厚度一般2~8毫米不等。因其常与金眉纹、白眉纹相伴,有些龟甲纹石本身就是以眉纹为底质,龟甲纹点缀其上,故归入眉纹类介绍。
眉纹石品因其珍贵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一些形态各异的眉纹,人们赋予了她形象化的称谓。如柳叶眉纹、带状眉纹、凤尾眉纹、海浪眉纹、绿豆眉纹等, 雁湖眉纹、枣心眉纹、虎斑眉纹、鳝肚眉纹、簇眉纹等也属此列。
二、罗纹
罗纹就是状如丝绸般的纹理,以产自婺源县砚山的罗纹为最优。纹理有粗与细、疏与密、明与暗的区别,呈现出多种形态,按罗纹的形态划分,主要有:
粗罗纹 纹理交织明显,石质结构较粗松,同一石中,色深处硬度大,色浅者硬度小。
细罗纹 纹理细密坚实,石质纯净细腻,纹理之间无明显的软硬之分。此石极
为发墨,便于雕刻。
暗细罗纹 罗纹均匀,细微而密集且隐而不露,一般需放入水中方可见到。石质软硬均匀,发墨极佳,是罗纹中的珍品。刷丝罗纹 纹理细密整齐,如刷子刷过
留下的痕迹。有密有疏,有长有短。长的称长刷丝,短的称短刷丝。
牛毛罗纹 牛毛罗纹比刷丝罗纹纹理短而疏密不均,酷似水牛身上的毛,容易与短刷丝相混淆。
古犀罗纹 古犀罗纹也称犀角罗纹,其纹理如犀牛角的纹理。石质细腻温润,发墨极好,是罗纹中的珍品。
水波罗纹 水波罗纹也称水浪纹,纹理相互交织,排列均匀。如湖面上微风吹起的水波,极其传神。有小水波罗纹(细水浪),大水波罗纹(粗水浪)之分,小水波罗纹是罗纹中的珍品。
泥浆罗纹 纹理状似泥浆,石质温润程度超过细罗纹,纹理细密但多不甚实。
乌丁罗纹 乌丁罗纹石中有细小的黑点,分布均匀,隐而不露。
金星罗纹 有罗纹与金星两种石品,罗纹为底质,金星点缀其上,是一种混合石品。金星与不同的罗纹结合,产生不同的石品,如金星刷丝罗纹、金晕水浪罗纹等。
金晕罗纹 与金星罗纹相似,是金晕、罗纹的混合石品。与不同的罗纹结合产生不同的石品,如金晕细罗纹、金晕水浪罗纹等。
松皮罗纹 亦称松纹罗纹,其纹理较粗,如松树皮一般。
算子罗纹 亦称算条罗纹,其纹理呈条状,疏密均匀。按条纹细分,又可分为粗算子罗纹和细算子罗纹。
龙鳞 纹理如龙身上的鳞片,折光较强,看上去起伏不平,实则平整光滑。优质龙鳞因数量少,纹理奇特而成为罗纹中一特殊品种。
罗纹的品种非常多,除上述品种外,还有石心罗纹、卵石罗纹、倒理罗纹、瓜子罗纹等。
三、金星、金晕
金星、金晕等都属于金属纹饰,因砚石中的矿物成分在岩石的形成及变质过程中受外力作用及岩石本身凝固程度的不同,使岩石呈现出丰富多变的纹理及色彩。金星、金线、金花、银星、金晕、银晕都属此类。
1.金星 是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在砚石表面,因色泽金黄而得名,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十分耀眼。金星点有大有小、有聚有散,按其形态细分为多种品类。
雨点金星 金星呈长点状,或密或疏,方向基本一致,如同飘落的雨滴。
雨丝金星 金星的形态多为斜势,长短不一,成片分布,如急雨洒下。
粟米金星 金星细小状如粟米。
谷粒金星 金星点稍大,像谷粒的形状。
绿豆金星 金星点如同绿豆,疏朗分明,且有立体感。
凤眼金星 金星形状为圆圈状,中间有点似眼瞳。
葵花金星 金星点相聚为一圈,外缘如葵花瓣形,内无星点,十分少见。
此外,金星和其他纹理共生一石,又产生不少品种如:
金星金晕
鱼子金星
水波罗纹金星
玉带金星
刷丝金星
满天金星
2.金线 金色如线的条纹,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曲有直。
3.金花 金花顾名思义就是金色如花般的纹饰,呈不规则斑点状、朵状,多
为金星、金晕的混合形态。其色泽金黄而亮丽,层次分明;晕染入画,观之如花似锦、花团锦簇。
4.银星 银星是一种白铁矿物质,形状与金星相似,颜色为银白色,硬度比金星略高。
5.金晕 金晕和金星一样,由黄铁矿或黄铜矿构成,矿物结核后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晕”的含义是指太阳、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金晕形态万千,变化无穷,不可一一具象而名之,故归纳成山水金晕与物状金晕两种类型。
山水金晕 金晕的形状如山川、河流、云烟(云雾金晕)等。
物状金晕 金晕的形状如人物、动物、植物等,惟妙惟肖。
6.银晕 银晕与金晕相似,颜色略淡,较为稀少。
四、鱼子纹
砚石中均匀分布着密集的小黑点,状如鱼子(鱼卵),故称鱼子纹,以婺源县砚山眉子坑与济源坑所出鱼子纹最优。由于石色不同,具体有以下几个品种:
鳝鱼黄 砚石颜色偏黄,布满细小黑点,如鳝鱼腹部之肤,称为鳝鱼黄。
鳅背纹 砚石颜色呈青灰色,布满细小黑点,如泥鳅背上的斑纹,称为鳅背纹。
茶末绿 砚石颜色青绿,石中密集小点的颜色比底色略深,如茶叶末状,称
为茶末绿。
鱼子金星、鱼子金晕也属鱼子纹类石品。
此外,在婺源县济源坑中还有两种比较少见的品种,一种是碎冰纹,即石中有不规则的白细线相互交织,如受外力冲击下的冰裂纹。另一种是石眼,亦称石核。圆或长圆形,色深于砚石底色,外围有淡黄或淡青的色边。
五、带状纹
带状纹主要是指原石中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石品,且重复组合并以层状均匀分布,因取石方向的差异,而令砚石呈现出丰富的纹理变化。如完全依层平行取石,则得到该层的单一石品;如依层斜间取石,则得到不同层面石品重复排列的条条带纹。庙前红、庙前青、彩带、玉带、玉底象牙带等都属此类。
庙前红 庙前红石色黑中泛红,石质温润,但结构紧密、硬度较高。清代以前即被采用,后中断,因此我们现在极难找到前人留下的有关庙前红的实物。这可能是因为前人采石、制砚工具十分落后,或因当时优质的砚石资源尚充足,无暇顾及这一既难开采制作、资源又少的石品。20世纪90年代初,庙前红重新面世。
庙前青 庙前青石与庙前红石同出一处,常相互依存于一石之中。色青莹洁净,质温润细腻。
彩带 主要有婺源县金星坑彩带石与歙县岩源坑彩带石两种,以金星坑彩带石为例来说明这种石品。金星坑彩带主要是庙前青、庙前红两种石品的重复组合,以层状均们分布,原石表现为一层青、一层红。如顺层平行取石,就会出现一面青一面红的现象或整块青(庙前青)、整块红(庙前红)的砚石;如依层斜间取石,就会出现一石中一截青、一截红重复排列的带状纹,这种带状纹就是彩带。因此,庙前青、庙前红、彩带同处一坑中。
玉带 玉带石质如玉,颜色偏绿,上有间距宽窄不等的黑色条纹直线分割。中间宽窄不等的偏绿色条纹就称为玉带。玉带如同其他石品一样,常常伴有金星和金晕出现,因此如细分,还有玉带金星、玉带金晕之称。玉带与庙前青、庙前红同出一砚坑,因其在岩层的最深处,在那里,青色逐渐变绿,红色逐渐变黑。
玉底 玉底石与玉带石同处一坑,有玉底象牙带(玉底白玉带),翡翠豆斑(翡翠豆青)等。石质优良者的确有玉石般的质地,粗糙质硬者不宜作为砚材。
六、歙红
歙红在清代就有成砚,后失传,1984年在歙县上丰乡、竹铺乡等地重新发现。石质细润,颜色鲜艳,属上等砚石原料,较罕见。
七、歙青
歙青砚石为青色或青灰色,有的有刷丝纹。石质细腻,发墨益毫。
八、紫云玉斑
这种石品主要出现在歙县紫云坑中。紫云石颜色呈紫红色或猪肝色,有的为紫红色基底上散布着翠绿色斑点,形状不一;有的在翠绿色斑块中镶嵌着紫斑,纹理妍丽。
歙青
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