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兔赏析网

汉代玉器鉴定细节特征解析

11-12

汉代玉器鉴定细节特征解析

第十六课、汉代时期玉器的鉴定细节特征(上)

汉代时期的玉器是高古玉收藏爱好者收藏的重点区域,这个阶段的玉器与其他时期不同,有大量的传世品存世,但是由于传世品的来源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大量历代的仿品与赝品参杂其间,同时还有一部分在鉴定环节,年代与外缘定位相对模糊的战国时期玉器,与汉代时期的真品玉器,共同构成了现在流通交易领域中,已经被众人达成共识的所谓的“汉代玉器”,这中间真品的数量其实是需要打引号的。

其实,根据我个人接触的实物和在民间藏友处所见的藏品,真正到代的,可资流通的汉代时期玉器真品并不多见,精品尤其稀罕,只是这样说实话会得罪很多人,一般我们对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藏友和藏品,不做任何评论而已。

原因想想也很简单,汉代时期虽然疆域版图弘大,但是要考虑当时的物流环境,那种千辛万苦,万里迢迢运输来的新疆和田玉,真正的享用者,必定是当时社会最高层集团的成员及亲属。

虽然皇室也有赏赐和赠予的实物,例如张安世墓中出土的玉璧就是明确记载由汉武帝赏赐而得,但是,对于代表特殊身份和地位荣誉象征的玉器制品,真正的数量和流传出来的应该也是有限度的,对照目前国内收藏爱好者一半都以高古玉或汉玉为傲,其真实的数量和现在的市场完全不成正比。

那么,现在保存于各类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所藏的汉玉精品,是否在数量上能够构成一个令人信服的比例,这是每一位真正的汉玉收藏者所关心的实质问题。

也就是说,除去建国后70年以来的科学考古发掘所出土的汉代玉器外,在目前市场上流通与收藏的玉器中,汉代时期的玉器真品的比例究竟应该有多大?每个收藏者心里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虽然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宏观的比例,但是历史和事实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的理智,不要被市场的舆论所诱导。虽然大家期待有更多的考古挖掘可以证实,最近的一次汉墓挖掘,也就是海昏侯的墓葬出土了很多玉器,经过仔细地观察和研究,我们认为很多都属于战国时期的玉器制品,包括南越王墓葬中的很多出土玉器,以前我们将它们称之为汉代时期玉器制作的精品,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中间也有很多的玉器制作时间应该前推至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缴获品,汉代时期玉器的制作数量有多少?存世的数量比例有多大?众多古玉的研究者一直在关注并致力解决这个问题。

但现实的问题是,现在各种辨伪著作的作者,基本上都是采用具有明确出土记录的标准器,而很少使用包括博物馆收藏在内的传世玉器,力图使读者运用由此得出的结论,指导对传世玉器的鉴定。

关于这样不合规律的做法,对作者、对读者无不产生着隔膜与尴尬。

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作用下,我仍然坚持我的收藏观念,那就是先看真伪后断代。

从这个角度出发,肯定会遭到很多的非议和诋毁,所以,收藏汉代时期的玉器,鉴定的环节尤为重要,我个人觉得,汉代玉器的鉴定,至少要从下面几点着眼:

1、汉代时期的玉器鉴定需要从玉质上看细节

按照我们以前所说的鉴定学习五步法,第一关一定是“材质”,玉器的玉质对于鉴定来说,与器形、雕工的设计呼应感觉很重要,譬如汉代时期的玉璧,凡是用于礼仪的,而且直径大、雕制庄重的,基本上都使用水苍玉。

从玉璧的折断面上看,这种玉质内部结构比较粗,如果这种玉璧的玉质是和田白玉,可能就会有问题。

相反,清中期出现仿汉时期的出廓玉璧,选用材料都是和田白玉、黄玉,如果是南阳玉岫岩玉,可能年代也会有问题,只能是民国以后的制品。

汉代时期的玉器用料,新疆和田玉所占比例较大,这个比例远超战国,而且材料的使用中,白玉、黄玉、碧玉均有使用,根据器型和使用场合,选用的材料也有不同。

红茶保质期一般多久

摩利鱼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