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金石为铝硅酸盐矿物,质地特别纯净的青金石并不常见,其矿物颗粒通常与透辉石、黄铁矿、方解石等共生,呈深蓝、天蓝、紫蓝、绿蓝等颜色,具玻璃、油脂光泽,微透明至透明。青金石也是一种古老的玉石,公元前6000—前5000年,人们就在阿富汗巴达克山开发出了青金石,其产品广泛销售于东西方,深受世界各文明古国的喜爱,主要被制成各种饰品或作为蓝色颜料。青金石以颜色深蓝、均匀纯正者为佳;其次,质地纯净,但含稀疏星点状黄铁矿和少量其他杂质矿物者亦为上品。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青金石又被叫作“金精”“金碧”以及“瑟瑟”等。曹魏张揖的《广雅·释地》就记录了一种名为“金精”的玉石。青金石“金精”之称最早始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唐代,这应与道教炼丹术有关。炼丹术,也称为“外丹术”,大约出现在西汉。东汉末年道教正式创立后,炼丹术得到较快发展。炼丹术首先研究的是炼丹原料,而“炼丹术的原料有两种,一为各种矿物,二为草药。道家对矿物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汉代开始,道家采炼丹砂,服食黄金。但炼丹术的成熟期是魏晋南北朝,因而道家炼丹术中的矿物学主要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快速的发展。一是对许多矿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二是将大量的矿物药引入炼丹术中”。在道教炼丹术中,黄金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其稳定的化学性质使炼丹家相信服食黄金可以长生。东晋炼丹家葛洪在其《抱朴子内篇》就援引《玉经》说:“服金者寿如金。”而黄金之精华即为金精,因此金精就成为炼丹家心目中的神丹妙药。
由上述可知,青金石“金精”之名,是在道教炼丹术影响下出现的,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可以说,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青金石”的称呼开始摆脱外域影响,走向本土化。也就是说,后世这一矿物最终被定名为青金石,其演化之路,最先是从“金碧”“金精”之名开始的。
当然,青金石名称本土化的同时,仍然有多种名称存在,如“瑟瑟”。“金精”与“瑟瑟”这两种名称的同时并存,也说明在时人眼中它们的外观是不同的,瑟瑟包括各种深蓝色宝石,当它指向青金石时,应是未含黄铁矿的深蓝色青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