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兔赏析网

寿山石的魅力:与王一帆深度对话

06-08

寿山石的魅力:与王一帆深度对话






“天遣瑰宝生闽中,剖之斑斓具五彩。”寿山石,“四大印石”之一,绚丽多彩,温润可人,品种繁多,尤以“田黄石”为最珍稀,高山石、芙蓉石、玛瑙冰、桃花冻等亦各有千秋。


浑然天成的魅力、易于奏刀的特性,深厚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也吸引着无数的雕刻爱好者,他们赋石以新生,予石以新言。


2006年,寿山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二十四节气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


当寿山石雕遇上二十四节气又会是怎样一种美的体验?是春夏秋冬,四季变迁的绚烂?亦或是阴晴雨雪,岁月流转的深邃?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帆在专栏《天石地利》中为读者一一揭晓。


王一帆师从吴略、周宝庭,又入潘主兰门下,追求天趣人意的创作理念,擅以石趣记录生活,他将带读者一起体悟岁月流于石上的鲜活。






01.

LI CHUN

立春·三羊开泰



《三羊开泰》寿山奇降石 王一帆 作




“三羊开泰”是民间传统吉语,其实应为“三阳开泰”。“三阳”即朝阳、正阳、夕阳。朝阳启明,其台光荧;正阳中天,其台宣明;夕阳辉照,其台腾射。蕴含勃勃生机之意。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泰”是卦名,正月为“泰卦”,乾上坤下,三阳出于下,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有吉亨之象,故称“三阳开泰”。


寿山石雕借“羊”与“阳”谐音,雕刻“三羊”象征“三阳开泰”。





奇降石属寿山石山坑石的一个品类。出产于寿山村北面的奇降山而得名。奇降山地处偏远,早年人迹罕至。


1947年一位王姓村民在奇降山砍完柴后,蹲在山坡上歇息,刚要拿出烟杆吸烟,觉得地很滑,马上要跌到了,他顺手操起砍柴刀用力地撑在地上,令他高兴的是地上的岩石出现一道白痕,这位有经验的石农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处裸露的矿苗,就用柴刀又挖又刮,仔细观察矿苗的石质与色泽,确认发现了上好的寿山石矿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消息一经传开,许多石农也相继到奇降山寻宝,美丽的奇降石便流传人间。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奇降洞大量出石。目前老矿脉基本上开采殆尽,新矿脉尚未找到。






02.

YU SHUI

雨水·先知



《先知》寿山芙蓉石 王一帆 作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作家、诗人,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不论诗、词、散文还是书画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文章行云流水意到笔随,流利通畅,具有时快,奔放,变化自如的特点,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气势雄深,想象丰富,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他在作诗“散文化”方面,达到了顶点,与同代诗人黄庭坚共同造就了“宋诗散文化”这一特色。





如题惠崇画的这首小诗《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题惠崇画发挥想象,脍炙人口。从此鸭子成了“先知”的代名词。


寿山石堪称“石石有诗情,件件有画意”,作品“春江水暖鸭先知”芙蓉原石红白两色,白者如玉如脂,作者因石施艺,白色石细刻群鸭戏水,红色石表现春天来临,冰雪融化,江水转暖,天人合一,春意融融。画面十分应景的表现出东坡先生《春江晚景》的诗情画意。






03.

JING ZHE

惊蛰·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延续》寿山花坑石 庄圣海 作




天道有序,万物有节,蚕的一生要经过由蚕变蛹,由蛹化蝶的成长历程,最后成为蚕蛾死去。


它一生勤劳,生命虽短暂,仍能勇敢地面对痛苦的蜕变,得到再生,作茧非自缚,只为化为蝶,忍辱负重,使生命延续。


化成美丽的蚕蛾,飞向美丽的世界展现自己。这是生命的超越,这种奉献精神是博大的,令人震撼,肃然起敬。


作品“生命的延续”巧妙运用白、棕黄结晶体花坑石,白色雕蚕蛾在产卵,以棕黄色的结晶体刻几片桑叶为衬,刀工细腻,栩栩如生,洋溢着作者创作激情。





花坑石属寿山石山坑石的一个品类。产于都城坑山南面下竹弄瀑布附近的方田仔山。


花坑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石农张宗碗兄弟首先开采。花坑石矿脉或零星或结团埋藏于山中,山地多为土质结构,开采时外表粘有硬质砂土。


方田仔山花坑石的质地比较坚脆,白、红、黄、紫、黑、灰、蓝、绿各色相间。此石不通透,部分石质偏粗,运刀时碎片四溅散落。


质地细嫩者,有绿色、黄色、蓝色和棕色的“玻璃地”结晶性条纹,纹理通灵艳丽。


结晶体五色相映称为花坑晶石或花坑冻石,有棕黄色结晶性条纹称为虎皮冻花坑石,皆稀罕难得。晶莹美丽,惹人喜爱。


寿山狮头岗铁头岭出产一种黑白相间,与方田仔山相似的石头,锯开后断面的色块多有圆形或条纹纹理,半透明,人称“铁头岭花坑石”。






04.

CHUN FEN

春分·鱼化龙钮日字章


《鱼化龙钮日字章》寿山汶洋石 王一帆 作




春分节气是指平分春季。古代帝王的春祭日一般也会设在春分这一天。


唐、宋、明、清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称春闱。唐李中《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国子监》诗:“业成早赴春闱约,要使嘉名海内闻。”


“鱼化龙”,属于一种龙头鱼身的龙,是中国传统寓意的纹样,鱼化为龙,古喻金榜提名。


作品运用章首一片红色石雕刻鱼化龙为钮,有双翼,张口吐气,白色的水波浪与龙体俏色分明而又浑然一体,观之遨游之势出矣。


汶洋石为寿山石之山坑石类,属老岭亚类品种,出产于寿山村北面汶洋村的漏岭,实际上就在柳岭山的后背。


1997年汶洋村民在虎口附近开采叶腊石时,发现矿苗。1999年1月开采出寿山石的新石种,称之“汶洋石”。


漏岭是一座很高的山峰。出产好石的坑洞都位于半山腰,此处遍地砂石,只有石农踩出的似有似无的小道,极为陡峭,山下深坑望之令人生畏。





汶洋石质地细腻纯洁而稍坚、微透明、以黄白相间居多,尚有黑等色,色泽鲜艳色界分明,黄色不通灵者肌理中有细小的结晶性条纹。此石材块度较大且石形平整,是制作石章之理想材料。


汶洋石与芙蓉石有点相似,其硬度、透明度比芙蓉石强,有小裂纹,含蜡质低于芙蓉石。


无裂无格的汶洋石结晶性质地纯洁细致可与芙蓉石媲美。美中不足乃石中常有细裂纹,出洞如不及时保养,裂纹会愈来愈多。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比较有效的是开采出时即上油并用保鲜膜包起来,让石不与空气接触,待其石性稳定一段时间后再置油中浸养,可避免再生裂纹。






05.

QING MING

清明



《清明》寿山都成坑石 王一帆 作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愉悦身心,享受春天乐趣的好时光。


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春沐、游春踏青的生动写照。


作品《清明》选用寿山银裹金都成坑石。施以浮雕融薄意技艺,刻划两位牧童踏青归来的途中,余兴未尽还在相互嬉闹的场景。


石表晶莹透白的松树略显湿润,衬底的黄色石肌理透出隐隐约约的丝纹,宛如雾气弥漫,真实呈现出清明时节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氛围,勾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都成坑石是寿山山坑石的一个上佳品类,有山坑之首美称。都成坑又名“杜陵坑、杜林坑、都灵坑、渡林坑”等。


都成坑山位于高山之东,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山、月尾峰对峙。


寿山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祥瑞之神兽麒麟降临寿山,麒麟飞向都成坑山上后不见了,故都成坑又有“度麟山”之名。





都成坑石早在明代已开采,遗有古洞。清代石农张坤银继续开凿,出石甚多,故名“坤银洞”。


张世元所采之洞几易其主,10世纪30年代归朱森所有,不久矿脉中断,不复出石,只好弃矿从农。


石农黄琪源偶然发现朱森矿洞中仍有矿脉,即向其借洞开采,商妥若有出石可提成分红。仅月余即出石,晶莹瑰丽,红黄相间,百年未见,深得藏家与石贾推崇与喜爱,誉之为“山坑之首”,取名“琪源洞都成坑石”。如今琪源洞、坤银洞已相通,辟为旅游观光洞。


都成坑石的矿脉夹在坚硬的围岩之中,围岩矿脉之间夹有灰色石层,石农说只要发现灰色层,即将要找到都成坑石,就要发财了,所以灰色层被称为“发财灰”。


都成坑石质地较坚硬,富有光泽度,肌理常有并列的弯曲条纹,如水波流动,五色斑斓,温纯深润,石农形容都成坑石:“都成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水”是福州方言,比喻石的质地如水那样莹润透澈可爱。






06.

GU YU

谷雨·五福呈祥



《五福呈祥》寿山党洋石 王一帆 作




五福,古代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考终命为五种福气。


福是鸿福、福气。


吾八闽有福不须疑,全国城市中,省市皆带福的只有福建省福州市。另外还有福清市、福安市、福鼎市,加起来就是五福,可见福气满满、福星高照。


《五福呈祥》作品章材中呈红、白、绿三色。作者运用白色石刻五只飞翔而降的蝙蝠,红色石刻一轮旭日冉冉升起,白色的蝙蝠取“百福之意”,旭日象征前程如日高升,淡绿色的章体作为衬托如雨过天晴,一尘不染,突出了“五福呈祥”的吉祥寓意。


党洋石又名墩洋石,出产于黄巢山,属于黄巢矿脉。这个矿区主要开采工业用耐火石材料,编号“二号矿”,所以党洋石俗称“二号矿石”。


黄巢山挺拔险峻,气势雄伟,矿区位于峰顶。在高高的山峰上俯视山下盆地的党洋村,田园连片,阡陌交通,溪流蜿蜒,农舍隐现绿树翠竹间,给人以纯朴、平静的感觉,犹如世外桃源。





黄巢山早年即有石出,清朝乾隆年间的文人郑述在其所著的《闽中录》中就有开采党洋石的记载。后因党洋的村民认为黄巢山是他们村庄的“风水山”,开矿采石有碍于风水,予以禁采,因此停采已久。


20世纪80年代,寿山矿区大量出产工业用耐火石,黄巢山也相继开采。90年代时矿工在采掘耐火石时发现了党洋石,此后重新开采,时有出产。


党洋石质地稍坚,半透明或微透明,有绿、黄、红、白等色,肌理时有夹杂淡红或紫色的砂岩,党洋石的上品按色相分为党洋绿、黄枣冻、鸭雄绿、艾叶绿党洋石等。


艾叶绿党洋石石质通灵,绿中泛黄,色若老艾叶者。有人认为明代崇祯末,有布政谢在杭尝称“寿山石甚美,堪饰什器,其品以艾叶绿为第一”的“艾叶绿”即出产于黄巢山。因未有足证,现在出产的这个品种应称之“艾叶绿党洋石”。





艺术简介




王一帆


1953 年出生,1976 年始从事寿山石雕刻,师从吴略、周宝庭,又入潘主兰门下。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所作的寿山石雕刻作品即传承了周宝庭古朴风格的圆刀法,又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独具特色的明式人物以简洁的线条和静穆的表情突出内在的神情韵味。无论圆雕、浮雕、印钮、把件、薄意追求天趣人意的创作理念一以贯之。题材广泛、主题新颖,对寿山石及雕刻理论深有研究。




《文化生活报》版面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 | CN35-0042

新媒体责编 | 汪明权

新媒体主编 | 邹璐

开元通宝怎么辨别真假

铜发晶值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