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人是古钱爱好者,文章为学习中对搜集资料整理而来,水平有限,自娱自乐,学习交流。码字不易,请多点赞关注,感谢支持!!!更多古钱币资料详见合集。
据《清朝通志》记载,顺治元年到二年(公元1644年至1645年)除了设在北京的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外,尚未正式开设地方钱局,仿古式开铸时间早于各类纪局钱。
“仿古式”顺治钱铸行时间为顺治元年至八年(1644~1651),顺治十七年停止使用并回收。包括光背、背符号、背记值三类,其中记值类有背“一”、“二”与“十·一两”仿明天启大钱试铸品,背符号类有背星、背圈等。
由于仿古式顺治钱从形制、铸造工艺等方面均具有很明显的明朝铸币的特点,故称其为“仿古式”。又因为钱背无纪钱局文字,也称为“无纪局”式,是清朝入关后铸行的唯一一种无纪局标识的制钱。
顺治“光背类”钱,钱背无文,法定重量为一钱,七百文折银一两。顺治“光背类”钱从钱文、形制均带有明代中后期铸币的色彩。这源于清政府建立之初,货币铸造大量采用了明代遗留的旧机构、工匠和钱币制作工艺。
“背符号类”顺治钱面文特征、铸造工艺和重量与顺治“光背类”钱无异,不同之处在于钱背铸有符号,其意义应为表明炉别。符号主要有“圈”、“星”、“半星”等。
第二式为 “单汉字纪局式”,该式铸行时间为顺治元年至十年(1644~1653),钱背以单个汉字标示铸造钱局简称,先后有右单字、穿左单字及穿上汉字几类。
由于顺治早期铸钱局众多,故钱背纪局文字较为丰富,共发现十九个钱局,三十一种背文,分别为:右户、上户、右工、上工、右宣、上宣、右临、上临、右延、左延、右云、右同、右蓟、上蓟、右原、上原、右阳、上阳、右河、上河、右浙、上浙、右东、上东、右荆、上荆、上宁、上昌、上襄、上福、上新。
其中:上工、上新未正式发行,仅见数枚样钱,背右延字钱较为罕见,背上延字钱未见真品。旧谱记载背右昌、右宁、上陕、右陕等品种实不存在。顺治十七年仿古式与单汉字纪局式顺治钱一并停用,并被收兑销毁。
《清文献通考·卷十三·钱币考》;“国初,尚仍其制,嗣后有铸汉文,户工字及各省镇地名一字,于钱幕之上,或钱幕之右者,皆顺治十年以前之制。”说明仿古式与“单汉字式”为顺治钱的早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