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兔赏析网

北京郊区探秘:古崖居与银山塔林的历史之旅

01-24

北京郊区探秘:古崖居与银山塔林的历史之旅

说到京郊古迹,很多人会想到长城、十三陵、云居寺,实际上,北京周边还藏有很多“小众”古迹,名气虽然不大,但来头可不小。比如,延庆的古崖居、昌平的银山塔林,还有门头沟的京门铁路遗址等,平时游人不多,景色优美,值得前往探寻。

古崖居:花岗岩壁上的神秘洞穴

位于延庆的古崖居。

在延庆张山营西北处,陡峭的岩壁上有一片神秘的洞穴群,是古人利用燕山期花岗岩体中三组节理凿筑的石窟居室,被称为古崖居。据说,这样的遗址在海坨山麓共有8处,这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也最好——约有137座石室,自然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悬挂于10万平方米的崖壁之上,是中国目前已发现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已被列入中国文化遗产名录。

古崖居也是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沿着山道攀行,一路上可以看到燕山运动时期(约1.1亿年前)形成的花岗岩景观。

古崖居石窟的格局十分丰富。

行至一片山崖前,只见岩壁上布满了人工刻凿的洞穴,或大或小,门户相望,上下分布,错落有致,层与层之间还有石蹬、石梯和栈道相连,俨然一座自然山寨。有趣的是,古崖居石窟的格局十分丰富,最大的“两室一厅”宽达7.45米,进深3.8米,面积共29平方米。比较有名的石窟群还有“鬼衙门”和“官堂子”,其中,官堂子是众多石室的代表,位于中间山梁处,类似古代宫殿,高大宽敞,采光条件极好,雕刻精细。钻进石窟,仔细分辨,你会发现,有灶的是“厨房”,有炕的是“卧室”,有槽的大概是马厩,还有诸多储藏室。

据了解,北京延庆古崖居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物普查,村民把古崖居所在的山涧叫作“洞沟”,但这些洞室的门窗、入口登道等已不复存在。1991年,延庆文物管理所对延庆古崖居进行发掘和清理,出土遗物多属金、元、明、清四代,唐辽遗物也有少量发现。

那么,古崖居究竟是何人开凿,开凿于何年何代,有何用途?史学界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假说,如屯军说、避难说、盗匪巢穴说、西奚族山寨说,甚至还有矮人族说等。 一般认为,古崖居约开凿于唐代,最晚不会晚于元代,辽金是主要使用时期,主要用于居住、储藏和祭祀。

西奚族山寨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有学者认为,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奚族,背叛了契丹,唐朝晚期集体迁往延庆北山一带,并在山中凿筑这些洞穴居住,后来又神秘消失。

2006年,著名考古学家杨鸿勋在古崖居考察时,发现该景区前山顶有汉代烽火台遗址。由此推断,古崖居或是汉代中等规模的军事要塞,驻军在200人左右,是长城的附属建筑,由当时的戍边军队开凿而成。如果这一说法成立,古崖居建造历史将有可能前推800年。

银山塔林:19座古塔沧桑壮美

银山塔林。

冬日如遇大雪,驱车前往昌平区兴寿镇西湖村,可见一座银山,峰峦高峻,巨石嶙峋,这里“冰雪厚积,色白如银”,山麓之中的石崖“皆成黑色”,黑白相间,十分好看,而“银山铁壁”正是明清时期著名的“燕平八景”之一。

不过,如今的银山以“塔林”闻名。银山塔林是位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西部的一处“小众”景点,平时游人不多,山林幽静,十多座古塔矗立其中。

据说,早在唐代,高僧邓隐峰曾在此讲经说法,并建有华严寺,是当时古幽州最大的寺庙之一。辽金以来,银山为我国北方的著名佛教圣地,金代僧众多达500名。僧人死后,就在当地火化,按等级建塔,把骨灰葬在塔下。数百年来,银山的墓塔越来越多,林立于山崖峡谷之间,因此民间有句俗话“银山宝塔数不清”。据统计,目前银山现存19座古塔,包括7座密檐式塔,12座覆钵式塔。这些古塔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大小高矮不等,有的高达20余米,有的只有两三米高。

砖雕莲花须弥座塔基。

步入塔林,最壮观的是法华禅寺内的五座佛塔,建于金代,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这里其实是法华禅寺遗址,如今寺院院墙、殿堂已不存在,只剩佛塔森严阵列,一览无余。

五座密檐式砖结构墓塔,有三座是十三层檐,两座是七层檐,平面为正八边形,由砖雕莲花须弥座的塔基、雕饰精美的塔身以及层层密檐和塔刹等组成。其中,造型最为精美、保存最为完整的是懿行大师塔,俊秀挺拔,体现了我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另外,银山还有多座覆钵式塔,外形和白塔寺以及北海公园的白塔十分相像。据说,覆钵式塔最早出现在印度,后传入尼泊尔等国,在元代时由尼泊尔传入我国。这里有一座9号覆钵式塔,建于清朝初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银山位于燕山南麓深处,有三座主峰,漫山遍野的苍松翠柏,葱郁幽静。山上四季景色不同,深秋尤为别致,是赏叶的最好季节。橡子成熟,不时有松鼠跳跃,银杏更是一片灿烂,映衬之下,塔林更显沧桑。沿塔边山路拾级而上,还可以看到松棚庵、说法台、琢磨顶、朝阳洞、弥勒院等,其中那些大大小小的石洞,据说是过去僧人闭关修道的场所。

前往银山塔林,还可以顺路去不远处的延寿寺观赏古树。延寿寺建于元末明初,民间有“先有延寿寺,后有十三陵”之说。寺中有一棵巨大的古油松“盘龙松”,已经活了800年。古松姿态奇绝,盘卧延展,据说曾有99个杈,共有九层,在其旺盛时期可覆盖整个寺院。如今的盘龙松只有当年的五分之一,有数根木桩支撑保护,卧于寺中,蔚为壮观。

京门铁路遗址:京西百年交通传奇

京门铁路遗址。

提到门头沟,一般人都会想到充满传奇的京西古道,这些古道有的是商运道,有的是军用道或者香道,包括玉河大道、西山大道、新潭古道、王平古道等,吸引了很多人徒步穿越,感受“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殊不知,在京西门头沟还有一条百年铁路遗址,可以沿着轨道遗迹徒步,了解中国最早期的铁路。

京门铁路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于1906年主持修建,全长53公里,单线行驶,全线共11站,是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辅助线。当时修建这条铁路是为了将门头沟的煤炭运抵西直门,以供京张铁路蒸汽机车燃料使用。据了解,20世纪70年代,西直门站至五路站区间线路被拆除;进入21世纪,随着京西各煤矿陆续关闭,三家店至木城涧区间也基本停运。

门头沟区城子大街北侧,有一个京门铁路遗址公园。公园毗邻长城公园,北接京门铁路,园内环境幽雅。公园以铁路建设为主题,包括风车、火车头、钟鼓楼等,还有精致的老式蒸汽机火车模型,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京门铁路的历史。

可以从京门铁路遗址公园沿着百年京门铁路徒步,经野溪站、丁家滩站,到达韭园。不过,大多数户外爱好者选择野溪到韭园这一段线路,全长约15.5公里,途经丁家滩站和1号至8号隧道,大概需要4-5个小时;如果担心体力不够,可以选择野溪到丁家滩这一段线路,全长约6.9公里。

其实,丁家滩与韭园村只有一山相隔,直线距离不长,但铁道绕山峰有个大约180度的转弯。沿途站名很有趣,比如“野溪”站,据说当地村民看见泉水从山中流向永定河;“丁家滩”站则是“惊驾滩”的谐音,传说乾隆皇帝骑马路过此地,因河水上涨惊马而得名。春夏之际,铁道两边有很多野花,冬季残雪覆盖,两侧可见险峻山峰,部分路段能看到永定河蜿蜒流淌,途中的喜河湾公园里面还有一辆绿皮小火车。据去过的游客介绍,5号隧道最长,里面还有两个“躲车洞”,中间路段需要开手电筒照亮。据了解,门头沟正在打造“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未来“门大线”(京门铁路)或将作为观光旅游专线重新启用。

徒步风景。

若是意犹未尽,回到城里不妨去海淀慈寿寺地铁站附近的京门铁路主题公园,这里曾经是京门铁路的五路居火车站。在这个狭长的街心公园,可以了解京门铁路的历史。公园内除了铁轨、车轮、信号灯、站台、站牌等,还有黑色火车头以及绿皮车厢——据说,这个火车头来自1956年第一批国产的“解放2345”蒸汽机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编辑 李铮 校对 王心

图 IC Photo

宠物救助热线电话

比熊和泰迪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