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兔赏析网

掌握水库钓鱼技巧:如何找到最佳钓位

02-19

掌握水库钓鱼技巧:如何找到最佳钓位

对于一个刚刚接触钓鱼不久的新手来说,想在广阔的水库中找到一处有鱼的位置确实有些难度。选钓位是存在一些规律的,但这些规律绝非公式那样简单和一成不变,有些规律需要一些前提才成立,否则会适得其反。现在,我按照季节的顺序,做一下总结分享,参考的钓具是手竿。

春天

提起春钓,人们常说"春钓滩"。没错,这一规律适用于大江南北所有水域,但是不够全面。确切地说,它适用于仲春以后的时间段,而不适用于初春浅滩。

这里所说的初春,并非气象学中的初春,而是水库开化后,钓友们能够出行,开始一年垂钓之路的时间点。每年只要水库的冰面化开一部分,可以抛进竿子了,渔友们的春天也就来了。

每年的这个时间段,我也出发了,因此我对该季节如何选钓位颇有心得。因为该季节很特殊,时间也短,所以很多人对这一小段时间如何选钓位在经验上存在盲区。

若干年前,我也受"春钓滩"这句渔谚的影响,在还带着冰碴的时节,盲目寻找浅滩,结果无一例外"空军"了。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浅水处的水质都非常清澈,站在高一点的地方,长尾浮标的标身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么清的水能藏住鱼吗?这是我当时的第一个疑问。

实际上,那里确实没鱼,而且和水清没多大关系,它和鱼的活动规律有关。

天气变冷的季节,鱼会本能地躲到深水处,哪怕是水的深浅差不多的平底型水库,鱼也会远离岸边。春天到了,它们的行为恰恰相反,开始趋向浅水和岸边。

可是别忘了,这种由深转浅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水面刚刚开化时,鱼儿刚刚有那么一点点靠岸的趋势,就算它们已经有所行动了,可是它们距离我们所说的浅滩还有着一段相当遥远的距离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浅滩并不适合垂钓,钓者还是应该找深水。

那么,水库中的深水就一定适合垂钓吗?并非如此。有那么几年,由于我和当地某水库的老板比较熟识,于是我就有了VIP特权,听闻开河后立刻快马杀到,让老板用船把我送到水深适宜的钓位。

然而,我却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惨败而归。为什么?因为这个水库的水域面积很大,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水面越大,越难找到鱼的踪迹。

再后来,我开始转战小水库,情况立刻有改观,虽然没达到"爆连"的程度,但是一天钓10~20斤大鲫鱼并非难事。而且,水面越小,鱼情越好,最好的是那种狭长的水面。 所以,初春想找到一个好的钓位,找深水固然重要,但找到一个合适的水库更重要。

初春垂钓持续的时间不长,开河半个月后,浅滩就可以钓了,但仍要找小水库。水面大、平均水深偏深的水库,里面的鱼开口也晚。一般来说,当小水库的小杂鱼变得活跃时,我们才可以去大水面尝试一下。

初春过后,浅滩会渐渐焕发生机。那么,什么叫深,什么叫浅呢?

深和浅是相对的,并没有具体的数值。为了方便新手,我权且给一个参考值:0.5~1.2米,深度在此区间的水域可视为"浅滩"。

但是,"春钓滩"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是想钓有质量的大鲫鱼,还是要频率高一些的小鲫鱼?如果有针对性地去垂钓,可就不是所有的浅滩都能满足要求了。比如半米的水深,咬口最欢时,小鲫鱼、小白鱼、小鳑鲏鱼都会上钩,钓起来也挺热闹,但是大鲫鱼少。想钓大鲫鱼,我们就要钓稍深一些或者稍远一些。

夏天

说起夏天钓鱼,人们立马就会想起"春钓滩"的下半句:"夏钓潭"。这半句的意思是,夏天温度高,鱼会到清凉的深水处躲避炎热。

不过,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存在差异,北方根本没热到那种程度,北方的夏天,依然有大量的鱼徘徊在浅水处。而且,北方的大水库和小水库也有区别。

根据有二:第一,看水库的打鱼船,夏天浅水处出鱼最好;第二,看钓友收获,尤其是玩海竿的钓友,浅水处收获更佳。这两点足以证明北方的夏天鱼也在浅滩。

可是,在浅滩确实给手竿施钓出了一个难题——手竿的长度限制了垂钓的距离,这是事实,但并非克服不了,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可以满足手竿钓浅滩的。比如有那么一处水深超过1米的位置,这就是非常好的钓点,若是能再深一点,达到1.2~1.5米就更好了。

我曾无意中遇到过这类地形,钓获绝对叫人眼馋,我至今还怀念着那个钓位,只不过水涨水落难以琢磨,那种最理想的深度和距离再也没出现过。有人把这种地形叫做"浅中深",与之相对应的地形是"深中浅",也是绝佳的位置。

那么,大水面和小水面又有哪些区别呢?小水面的面积不大,一个面积不大的地方,数分钟之内鱼就能游个来回。在这样小的范围内,浅滩和深水还有什么区别吗?区别不大。鱼类可以自如地切换位置。

不过,若是水域面积再大几倍、十几倍,里面的鱼就能把休息地和觅食地区分开来,我倒是建议在这样的水域不钓浅水,要钓不深不浅的地方,那是觅食、休息的鱼群的必经之路,没有比这更适合半路设伏的位置了。

夏天,气象条件变化剧烈,最常见的就是大雨。雨中或者雨后,水位持续上涨,密集的鱼群则又在浅水处异常活跃起来了。在多年的垂钓经历中,我有幸赶上了几次倾盆大雨,在浅滩钓鱼,过个个把钟头,人就要向后挪上一两米,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平时都躲在远处的鱼群,眼下用短竿子都能打出连竿,打不打窝无关紧要,只要钩上有鱼饵,基本就能中鱼。

第二天,我还钓那里,结果却和头一天截然相反,仿佛死水一潭一样,连平时闹钩的小鱼都消失了。因为水库开闸泄洪了,这时选钓位,不仅要找深水,还要找远处的深水,这样或许还有希望。可见,一个钓位的好与坏,有的时候是气象条件或其他条件决定的。

夏天还经常伴有高温桑拿天气,鱼在这种天气都不爱开口,温度更高的南方的钓友对此体会更深。于是,他们都转向深水处寻找钓位了。他们的理由是,深水处水温偏低一些,鱼也会舒服一些。

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从他们在深水处的收获就能判断出来,深水其实没有希望得那么理想。

还有,我在水库的监控摄像头里发现肃静的仅有10多厘米深的浅水处,一些大鱼露着脊背,貌似悠闲地晒太阳,这么浅的水,那么毒的太阳,这些成群结队的大鲤鱼不怕热吗?应该是不怕,要不然它们不会那么痴迷流连浅水处。

所以,我认为"天气热,鱼到深水处"避暑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分析。鱼在水中依靠什么生活?答案是食物和氧。食物就是受日照影响大量生长繁殖的水中微生物,氧主要是水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夏天日照充足,水温最高,正适合微生物爆发式繁衍。所以,在桑拿天气里,鱼不但不缺氧,食物也最充足,饥饿感最低,所以觅食的积极性也低。这就解释了酷热的天气里鱼口少且弱的原因。

那么,渔友们真的束手无策了吗?也不是。

水中微生物的繁衍离不开日照,晚上失去了阳光,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停滞,甚至会大批死亡,这些死亡的微生物在腐败的过程中还要消耗大量的氧。

食物的来源切断了,但是鱼的消化还在继续。据我观察,在草鱼塘投喂青草后的一个多小时之内就能看到草鱼排出的绿色粪便。也就是说,天黑后一两个小时之内,鱼就会产生饥饿感,食欲同步被激发。

而腐败的微生物会消耗氧,氧的浓度降低,势必导致鱼的活性降低。也就是说,鱼有进食的需求,但是懒得动。那么,只要提高了氧含量,鱼的活性就高了,鱼口、标相都会好起来。于是,找氧就成了关键。

那么,整个水域内,哪里的氧含量比较高呢?

水的表面和空气直接接触,能直接溶解空气中的氧元素,所以离空气最近的浅水处氧含量最高——浅滩再次成为鱼类觅食活跃的区域。可见,一个好的钓位有的时候也是受时间的限制的。

如果把视角放得更大一些,那些瘦水的水库在同样的温度和日照条件下,鱼的天然食物就要少很多,鱼的饥饿感受到的影响也就小。那么,是不是挑选钓位之前,先挑个合适的水库更有效果?

所有凸起的地方都是好钓位

秋天

秋天是我最钟爱的垂钓季节,找钓位的难度也最小,这个季节的各种水族成员都处在一年当中食欲最旺盛的阶段。但是,随着冬天脚步的临近,水温会持续降低,想找一处理想的钓位就得有点技术含量了。

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和春天非常相似:在哪种类型的水库更能邂逅鱼群?答案当然还是小水库。钓鱼就像在笼子里抓鸡,是在大笼子里好抓,还是在小笼子里好抓?肯定是小笼子,笼子越窄越好抓。

秋天找钓位不同于其他季节,水库中各个窝风的转弯处基本上都可以,但是要有一个前提条件——水要够深,太浅不行,至少要超过1.2米左右,最好能比相邻的地方深一些。

因为窝风地形的水下总会沉积随风而来的大量枯草败叶,降解后会成为鱼的食物。如果冬天打算冰钓的话,你可要记住这些地方,冬天时鱼会来此觅食。

其他的选位依据

以上内容只是我针对野钓寻找钓位做的一个笼统的解释和介绍。除此之外,选钓位还要看风向。在大多数的季节里,钓顶风都要比钓顺风好,哪怕风很小,下风处也比上风处要好。但是深秋初冬时节例外,因为该季节的水已经很凉了,如果赶上刮北风降温,气温比水温还低,咱就别去下风处遭罪了。

除了看风向,还有钓水流。哪个水库都有进水口和排水口,鱼又有追逐水流的天性,它们超喜欢逆流而上或者随波逐流。我的经验是,进水口附近鱼更多,排水口附近鱼更大。

此外,鱼都是喜欢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扎堆,以前有人问我怎么钓翘嘴,我告诉他,哪里小鱼多就钓哪里,小鱼小虾就是翘嘴的食物,它们肯定会尾随而来。就像候鸟迁徙的季节,天上不时出现雀鹰,因为食物在移动,所以雀鹰一定紧随其后。

还有两点:找氧和隐蔽物。找氧好理解,就是找氧含量高的位置。隐蔽物包括水草和倒树,倒树的效果比水草要好许多。

还有,所有水库都有向水中凸起的地方,俗称铧尖,这种位置基本都是好钓位。

一些湾子也不要错过,鳖恋滩,鱼恋湾嘛!湾子里的鱼比主河道要多。

目前,我能想到的关于水库选钓位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这么多,掌握了这些常识,就算基本入门了,后续如何提高,就交给时间吧!

河道的转弯处也是好钓位

红虎皮鱼和绿虎皮鱼会打架吗

六安瓜片茶叶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