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
早期的鼎炉是一种用以烹煮食物的生活器具和祭祀用具。
真正以 香 为目的的薰炉最早出现在汉代。
而在魏晋之前,香炉并不具备精神和宗教层面的含义。
随着佛教与道教的兴盛,香炉的功能才开始慢慢发生转变;直到唐代,焚香供佛、祭祖开始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最后随着宋代理学的兴起和社会对宗教的提倡,才最终使香炉从生活用品转变为精神生活用品。
在汉代,有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其功能除了焚香,还可以熏衣熏被等。
这其中以博山炉最为经典。其造型也很多,有带底盘的,有不带底盘的,有炉柄很高的,有炉柄很矮的,有的加了人物造型、有的加上鸟兽造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青瓷或白瓷的敞口五足和三足瓷器香炉。
隋唐,制瓷技术也偏向仿金银制作工艺。
唐代的香品受到当时开明的政治、发达的经济、灿烂的文化氛围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影响,多呈现“华贵典雅”的特点。同时又充满异域风情的艺术格调,加工工艺也达到了全面繁荣的时期。
宋代,重视旧礼器,三足鼎式香炉是北宋复古的产物。
一些小型香炉则成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后世所仿制。宋耀州窑香炉,它是受到越窑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炉唇边较宽,釉色青润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
元代香炉不脱宋代风尚,数量与品种繁多,以中小型香炉为主。湖田窑青白釉双耳三足香炉,炉敞口直颈,鼓腹平底丰满,肩两侧贴塑一对长方形立耳,足根部有明显的压印兽面纹,通体施青白釉,胎质坚硬腻白,釉色滋润而不透明。
明代瓷炉大多数香炉以青花瓷为主,明嘉靖青花香炉,也出现了色彩斑斓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艺术家,对色彩十分敏感,五彩、斗彩瓷得到空前发展。
明万历五彩人物三足香炉:万历五彩器制作到了鼎盛期,它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釉面乳白莹润。三幅开光图案装饰效果极佳,老翁身着外套颜色分别为绛红色、淡黄色和草绿色,神情泰然,须眉飘逸,或埋头读书,或低头沉思,或伏案挥毫。颈部有“大明万历年制”款。
清代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以“孝”治天下,康熙时期祭祀风气盛行,乾隆时期成为社会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景德镇一代名师巧匠,以其聪明才智,将瓷器制作推向历史的高峰。
清乾隆豆青釉双耳三足炉,瓷质精细,釉色肥厚,里外满釉,光润匀净,如脂似玉,双耳自然连结,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釉款。
中国历代精美的香炉,每一个都赏心悦目。
这就是中国文化之美,中国香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