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文化在中国流传已久。今天的香道文化似乎只存在于名山古刹中的善男信女和逢年过节父母辈的手中。然而,古代上到帝王祭祀天地、祖先,下到普通百姓烧香拜佛都离不开香,就连文人雅士的日常书房也要焚香。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香炉就成了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器物。宋代的文人有四雅: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其中以焚香为首。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明代铜香炉中的精品——宣德炉。宣德炉的精华之处就在于其精美的金银装饰工艺和引人注目的皮色。收藏圈里也有一句话“玩炉必玩皮壳”,关于宣德炉的皮壳色,明末的《帝京景物略》中有记载,即藏经纸色、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其中以藏经纸色为最;清末收藏大家赵汝珍在《古玩指南·宣炉概述》中更加详尽地列举了宣德炉的各种皮色。那么,宣德炉的皮色有哪些呢?
仿古青绿色:即仿古代青铜器的锈色。商周铜器均为铜锡合金或铜锡铅合金,经过千年之后,上面会生出红斑绿锈或者黑漆古水银斑,看起来极为雅致。青铜器色是宣德炉各种颜色中最为高贵的。
朱砂斑:朱砂呈暗红色,在铜色内隐约呈现朱砂色斑点,即为朱砂斑,有三种,大片的叫红片,斑点的叫红斑,丝状者的叫红丝,均极难得。
石青斑:即带有石青色斑点;石青乃碱性碳酸铜矿物,石青斑为铜色内含碱性碳酸铜蓝色斑点。也和朱砂斑一样有片状,斑点状,丝状。
石绿斑:即带有石绿色斑点,较石青色深;也是一种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
黑漆古斑:斑点为黑色或棕黑色的漆点。“黑漆古”是由于古代铜器在保存过程中产生氧化铜、硫化亚铜、氧化亚锡等物质形成的,这种锈层年代越久越,厚颜色也越深。
葡萄斑:斑点为深紫色,类似于葡萄色。
朱红斑:斑点为朱红色,比朱砂斑更鲜红。
淡蓝斑:淡蓝色,像石青斑。
以上几种斑点,都是根据斑点色不同而命名,实质都是各种铜的化合物。斑点的形成是因为生斑处铜质不纯,含有各种杂质,长期在空气或埋藏环境下氧化或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新铸造的铜炉铜质纯净,极罕见此种现象。
枣红色:红带紫,类似枣皮色。
猪肝色:比枣皮色者淡,类似猪肝色。
甘蔗红:较枣红色淡,但红过之。
海棠红:较枣红色淡,红色也比甘蔗红淡。
桑椹色:即类似瓷器粉彩中的胭脂水色。
石榴皮色:黄带红,杂以各色斑点,类石榴皮。
茄皮紫:即茄皮色,紫带青黑。
珊瑚色:淡红带粉色也。
琥珀色:金黄色,类琥珀色。
红黄色:红色厚于黄色,二者混成此色。
杏黄色:深黄色带浅红色,类似杏的颜色。
蜡茶色:此色属于宣德炉的经典色,但到底什么是蜡茶色却一直有争议。根据元代王祯《农书》中的描述,这种蜡茶色就是今天的普洱茶饼的颜色,宋元时期没有熟茶,所以这种蜡茶色为生茶饼之色。
栗色:也就是类似于板栗壳的黑黄色。
棠梨色:也是一种黄褐色带斑点,像棠梨之色。
秋白梨色:即秋白梨的黄色,比棠梨色浅。
骆色:自带红黄。
褐色:黑自带红淡黄色。
鳝鱼黄色:黄似鳝与鱼腹,有纹理。
藏经纸色:浅杏黄色,近似藏经纸的颜色。
水白色:即浅黄色。
渗金色:用赤金薰擦入铜内,如渗入者然,有三种,大片的叫金片,成点形者叫金点,大小相间的叫雨雪点。
泥金点:用赤金镀上如鸡皮者,色黯而光,恰似泥金笺纸。
铄金色:用赤金混于铜内,视之有碎金点也。
金银商嵌:也就是金银镶嵌,明末胡文明制品最佳。以金银片或丝嵌成各种花纹也。嵌金者名之商金,嵌银者则名之商银。
绿色:即铜绿色也。
鹦羽绿:俗称鹦哥绿,或者称为孔雀绿。
秋葵花色:如秋葵花色一样,淡绿带白黄。《宣炉博论》有云:“凡宣炉本色有三种:流金仙桃色、秋葵花色、栗壳色”,其中只有秋葵色难断。
鎏金色:有六种鎏法,全体鎏金的叫赤金纯裹,赤金鎏下半部的叫涌祥云。鎏上半部的叫覆祥云。只鎏中腰者叫金带围。金带围点染朱砂斑者是金带石榴红色,施之于金带围者则称之金带仙桃。
茶叶末色:深黄带淡绿,如茶叶末之色,视之如外挂瓷釉中搀有金点。
蟹壳青:如蟹壳一样,黑中带青。
青瓷色:黑带蓝,如瓷青色。
水银古色:自色稍带青,黑光闪铄,如水银。
铜古色:也就是古铜色。
土古色:如旧玉的土沁色。
敷漆色:在各种地色之上敷漆后的样子。
曾有学者这样形容文玩:“文玩是有文化传承的器物,如果失去了文化传承,无非是一种普通的工业制品罢了。”宣德炉的精髓在于其背后的香道文化。香道文化与传统器物发展的历程相结合,才产生了这种色彩斑斓、各式各样的文房用品。
↓↓↓点击了解更多,获取免费鉴定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