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狗狗住院14天,花了8000多,比我爸住院一个月用的还多。”在一家宠物诊所门口,中年少女莉莉来接她的宠物狗仔仔回家时,感慨地说。
莉莉在体制内工作,收入较高且稳定,42岁,未婚,前年开始养宠物,平常最大的快乐就是养狗。
前两周,莉莉发现仔仔坐立不安,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带到宠物医院一看,医生说:“问题比较严重,建议住院治疗。”
莉莉一时难以接受,但也没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狗狗痛苦地嗷嗷叫。
结果,仔仔住进宠物医院后,进行了抽血化验、B超、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发现是吃得太好,导致的“富贵病”。
经过2周治疗,医生说狗子可以出院了,结账时,莉莉傻眼了,住院费用居然高达8000多元。
跟宠物医院要来费用清单,莉莉看到宠物的每一项检查费用,比人做检查都贵,无奈之下,她只能乖乖结账,但真是肉疼。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据统计,现在进一次宠物医院,没有500块根本出不了门,如果做个手术,那就要上万元。
宠物医院已经成为暴利行业,全国最大的宠物医院新瑞鹏,已经开始冲击上市了。
近两年,全球经济萎缩,各行各业增长放缓,却唯有一个行业以“火箭般”的速度起飞,这个行业就是宠物行业。
根据彭博情报最新报告,全球的宠物行业到2030年将超过5000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在我国,宠物行业更是如火如荼。新兴、增长快、规模大、利润高是宠物行业给外界的印象。
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不断细分,深圳一家做宠物家居的企业,2023年营收达到了2000万元。
宠物医疗,更是一条被业内外人士都看好的“香饽饽”赛道。
据某经济报报道,2023年我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2793亿元,三年后将达到3613亿元。
而最赚钱的宠物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400亿元以上。
《2023年-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书披露:“宠物医疗市场需求进一步上升,从消费结构看,医疗市场份额占宠物行业的份额已高达28.5%,未来会持续提高。”
2023年,进入宠物医疗赛道的小微企业,呈现井喷式爆发。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宠物医疗相关注册企业数量翻了10倍。
不断升温的朝阳行业,近百亿市场的细分赛道,不断涌入资金和人才。某知名商业博主说:“宠物医疗赛道,成为了这个时代所剩不多的红利。”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宠物医疗背后有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企业哭着说并不赚钱,另一方面,消费者总嫌贵。
宠物医疗赛道的“独角兽”企业——深圳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在其招股书上显示:从2020年开始,企业增收不断,但并没有盈利,2020年-2022年,新瑞鹏净亏损分别为10.00亿元、13.11亿元以及14.1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37.28亿元。
其他普通的宠物医院、宠物诊所,也面临同样入不敷出的经营状况。
而宠物主人却有话说,96.4%的宠物主对宠物治疗表示不满,其中价格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是消费者最不满的问题。
宠物主吐槽“看病比人贵”,宠物医院却说钱难赚,净做亏本的买卖。
另外,据兽医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兽医行业人才的待遇并不高,其收入水平与普通医院的医生相去甚远。
一名在兽医诊所工作了半年的宠物医生小李说:“工作半年,平均月入1万不到,养家糊口都不容易。”
企业不赚钱、从业者不获利,消费者没受益,看似令人艳羡的赛道,怎么落得里外不是人的场面?
其实,“天价”宠物医疗的背后,原因是复杂的。
首先,宠物医院经营的人力成本高。
我国的宠物医疗行业起步晚,人才储备少,高端人才和专家更是稀缺。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宠物医院的执行兽医仅有16.5万人,市场需求达36.8万人,缺口20多万,人才稀缺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成本的上涨。
除专家和兽医,宠物医院的人力成本还体现在密集型劳动上。
比如,给一只猫咪做抽血,需要一个护士专门抽血,还需要一个人抱住猫咪,旁边还需一个人随时搭把手。如此一来,人力成本就翻倍了。
其次,宠物医院的器材成本高。
某农业大学毕业生小林,去年取得兽医职业资格,打算回家乡二线城市佛山开一间宠物社区店。
经过了解,她发现单是医疗器械等固定的设备都至少要100万以上,一台彩超机要30万,拍X光的DR机器也要15-20万。
小林好奇为什么宠物医疗器械成本这么高?原来是目前市场规模小、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少,宠物医疗的器械很大程度依赖进口,这无形中拉高了成本。
除此之外,宠物医疗的使用频率普遍较低,器材的折旧速度快。
广州某宠物医院的俞医生曾说:“三甲医院,排着队做磁共振,一天可以做100次,而在宠物医院,一个月加起来还不到100次,但是器械的折旧是一样的,过了使用年限都得换。”
购置器械的成本高,使用率低,平摊到每次使用的费用自然就高。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买单的只有消费者。
另外,宠物的用药成本高。
和宠物器械一样,宠物药品也主要依靠进口,这是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有人发现同样功效的药品,人用款和宠物用款,价格差好几倍。
比如,同样起到消水肿的夫赛米片,兽用款价格为40元(20mg×12片/盒),人用款价格只需要10元(20mg×100片/盒),每片的价格相差32倍。
资深宠物主朱迪说:“我怀孕时到医院吸氧,一天不到50元,但带狗去吸氧,一天1000元。”
既然兽用药那么贵,是否可以用人用的药物进行替代?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人用药品严禁用于动物,宠物医院也不得销售人用药品。
2023年3月,福州市某宠物医院使用人用药品进行动物治疗,监管部门发现后,马上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罚款15000元。
在我国,宠物医疗不同于大众的医疗系统。
大众医疗系统的背后是国家在托底,是我们国家的福利。宠物医疗背后是资本,走的是彻彻底底的市场化道路。
没有医药补贴、没有税费减免,当然也没有医保报销,自然就诊费用高。
加上宠物医疗起步晚,行业尚不够规范,监管不够及时到位,乱收费的问题较多。
这都是宠物医院收费高背后不能说的秘密。
如今随着居高不下的“宠物医疗”,宠物保险也应运而生。
很多宠物主在经历过一次宠物医疗后,都往往会主动找“宠物保险”。
目前能够提供“宠物保险”的正规大公司并不多,选择有限。更关键的是,宠物保险也是一个新事物,同样面临不规范的情况。
据保险行业报告透露: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宠物保险产品良莠不齐,具体的保障范围、保额高低、理赔流程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时陷入困惑和犹豫。
而有些宠物主购买了宠物保险后,等到实际理赔时发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某市大学生小纯,养了一只宠物猫,她听有经验的师姐们说:“养宠第一件事,不是买猫粮,而是应该买猫险。”
但面对各种各样的宠物险,她看傻眼了。
经过一番调查,小纯发现:如今国内宠物保险市场大致由平安财险、众安保险、大地保险等企业,京东、支付宝等营销渠道构成。
经过货比三家,她最终选择了在某知名机构的直播间购买了“宠物医疗保险”。
购买宠物保险的手续很简单,小纯提交了宠物的类型,年龄等基本信息后当天就办好了。
宠物险平均每月保费56元,从第二天开始生效。
参保第二个月,小纯的宠物猫得了“猫传腹”,带到宠物医院进行治疗。原本她以为有“宠物保险”,不至于太难办。结果,她才发现保险尚在等待期。
而在等待期内,宠物所做的所有检查和诊疗都是无法理赔的。
小纯很气恼,她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得到的答复确实是保险有等待期。
踩了坑的小纯才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宠物医疗险,大多设置了30天的等待期,恶性肿瘤则有90天等待期。
这意味着,很多保险,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起的作用有限。
没有办法,小纯咬紧牙关给猫咪治疗2周,花费几千元后,猫咪还是回了“喵星”。
这时候,纯纯又意识到,还有一笔费用需要支出——那就是宠物的殡葬服务费。
在朋友推荐下,小纯找了当地一个动物殡葬机构,花了1500元体面而有尊严地送走了猫咪。
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规定不得随意丢弃动物遗体,尚未具体落实到罚款执行。
但宠物主不会因为没有罚款而随便处理宠物的尸体。因为宠物是主人一种情感寄托和交流,宠物离世后,宠物主都会选择“殡葬服务”。
而在国外,宠物殡葬行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而我国的收费还是属于“乱喊价”。
养宠除了“看病贵”,其实其他“衣食住行”方面也不便宜。尤其现在流行的“育儿式养宠”,每个宠物背后都是“吞金兽”。
90后深圳女孩琳琳,跟男朋友分手后,养了一个宠物狗,原本以为是个“疗愈的最佳伴侣”,但半年后她发现自己根本就养不活一个“毛孩子”。
她一个月收入8000多,除了租房、伙食和社交,一个月剩下的不到3000元,养了一个毛孩子后,生活捉襟见肘。
有一次毛孩子生病后,她根本就没有存款带宠物去看病,只好刷了信用卡。最终,她痛下决心把宠物狗送走了。
“普通人真的不适合养宠物,费钱、费时间、费精力。”琳琳说。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养宠的真实写照。
根据《2023年-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预测,宠物行业的增速在2024年开始放缓,但是市场规模依然在不断扩大。
对比发达国家,我国的宠物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还有很多个人和企业相继进入这个赛道。
针对养宠问题,经济专家给出建议:“养宠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但养宠也要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
养宠能给人带来很多的情绪价值。但如果不顾自己经济状况就养一只宠物,到头来这个“情绪价值伙伴”,或许成为另一种负担。
-END-
参考材料:
派读宠物行业大数据:《2023年-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宠物食品联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中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吴晓波频道:《宠物看病比人贵?揭秘中国宠物医疗发展史》
DT商业观察:《 “养儿式养宠”流行,它经济跑出哪些新赛道?》
作者: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