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兔赏析网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传统艺术的四重境界

01-22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传统艺术的四重境界

论中国画的诗书画印

: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含有四种优秀文化综合在一起的表现形式,而这种表现形式是经过历代书画大师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形成的。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诗给人以美的、如画的想象,而一幅好画又能让观者欣赏到诗样的意境。众所周知,中国书法是世界独有的文字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书体茂如繁花。人们能从中体悟到书写者深厚的功底及自身的修养。印是古代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互相交往的作为信誉的保证,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步被艺术化,是人们承认的(不可复制的)代表官方或个人的符号,篆刻也是在印的使用中发展成独立的一种艺术形式。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诗书画印如何在国画中的结合,即中国画的定义与发展,书与画的结合, 诗与画的结合,印与画的结合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从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中的绘画算起,迄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了。几千年来,它们曾走过了从发端、童稚、成熟到升华变化,从实用到艺术化的漫长路程。


一、中国画的定义及发展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它是用毛笔 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绢或宣纸上作画,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长期以来形成了复杂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分为工笔、写意、;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对联。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风格,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逐步地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山水画,是禀受了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明、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味。古人初画山水用笔古拙,后发展成全景式和更完美的表现方法。花鸟画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作画主体。在公元前3000多年时,陶器上就出现了简单的鱼鸟图案,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记载着;东晋、南朝、宋时画在绢帛上的花鸟画以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到了唐代就已经成熟。出现了以工笔勾勒填色画风艳丽的设色和以墨代色,墨分五彩的格局。五代时并有皇家画派和野逸两大流派。后经过清代石涛到“扬州八怪”的花卉,更完善地形成了诗书画三绝。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二、诗书画印———书法在中国画中特有的魅力

书法在中国的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载体,从农耕火种开始在甲骨上刻符号始,慢慢形成文字。经过籀、大篆小篆、隶、魏、楷等书体一直到现在统一的汉字。汉字的书写法则,包括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风格等。它的艺术特点被公认为书画同源,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涌现出众多的书法大家 ,如大篆的李斯,隶法的程邈到蔡邕、钟繇、张芝、二王、欧、颜、柳、赵到苏、黄、米、蔡等等。都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的传世之作是留给世人的瑰宝,是人们临习的楷模。古人对毛笔的驾驭能力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实践证明,要想写好一手毛笔字,没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是绝对不行的。因此赢得人们的喜爱.古代众多的画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最著名的如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沈周、文徵明,清代金农、郑板桥,近现代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是书画两绝的大师。无论在画中是穷款还是长题,都彰显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使作品更臻完美。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以优美的书体将画中的诗意结合起来,把作品的含义推往更深的境界,使作品更为完整,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书卷气”。书与画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美的享受。书与画结合的水平高低,是区分作品好坏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常说的逸品.神品.妙品.能品的区别。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这是中国画的又一个主要特点。经过唐、宋、元众多文人士大夫的探索,到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清代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把诗书画印的相互融合达到了历史的一个高峰,到清末民初以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为代表的“四绝”文人以书画统一,出神入化的作品更是给诗书画印的互“化”添上了重重的一笔。画家马德春先生论题款时说;“在作品上题识、落款,不仅起到点题与说明的作用,而且能起到丰富画面的艺术构成,加深画的意趣、意蕴,启发观者的想象,增加画中文学和历史韵味等作用,是书画家的必修课,是书画创作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题款的优劣,是分辨能否称为艺术家的试金石。"

三、诗、书、画、印诗——是中国画的高度凝练

在我国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唐朝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也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但出现了大批诗人如张若虚、王蒙、李白、杜甫、孟浩然、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柳宗元、岑参等。而且有了如田园、婉约、边塞等派别。词的发展是在宋代最为盛行,是为配曲而衍生的,也叫曲词,形成于唐,词的牌名很多,大概有一千多种,如“满江红”、“鹧鸪天”、“清平月”、“浣溪沙”、“如梦令”等,是文人在固定的词牌中填入具有对仗、押韵的内容,为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韵味和乐感,格制上也有很讲究的韵律及声韵,字要讲究平仄关系。宋代最具著名的词作家如欧阳修、杨万里、苏氏三父子、王安石、李清照等。经过历代文人的不断完善,创作诗词韵律的还有十三道大辙;“即发花辙、梭坡辙、也斜辙、姑苏辙、一七辙、怀来辙、灰堆辙、油球辙、遥眺辙、言前辙、江阳辙、中东辙、人辰辙。”更完善了诗词吟唱起来的美感。诗词的用词很讲究,用意深邃,常常因为一个字或一个词反复推敲,最著名的诗如;“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其中的含意却有很大的差别。一首侩炙人口的好诗世代流传经久不衰,如唐张继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读诗的人如身临其境,浮想连翩。若配上一幅山水画,岂不是锦上添花、令人浮想联翩吗。又如{宋}苏轼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北宋著名僧人书画家,能诗善画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对这幅画的欣赏,不但诉诸视觉,且能兼及触觉和味觉,由桃花开放,联想到江水的温暖,由蒌蒿茂盛,联想到河豚的肥美,从实景构出遐想。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物入微,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对于诗词的研究是书画家的必修课,无疑会给创作展现更宽广的题材。

在宋代以前,画上是很少题字的,只是在作品不显眼的角落里,写着作者小小的姓名;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这样,诗、书、画开始结合起来,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文人画也开始了萌芽。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有名称,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用于案头把玩的,表现闲情逸致的绘画,“文人画”的作者大都是笔墨娴熟,文学功底深厚的学究,他们的作品大都信手拈来,不落俗套,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继续发展,印也加入了诗、书、画的行列,于是诗、书、画、印就像四个孪生姐妹一样,形影不离,这一艺术形式一出现,就被当时的画家们普遍采用。到了明清两代,文人画垄断了画坛,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也就日臻完善了。

四、诗、书、画、印——印在画中的点睛作用

印章在书画中的使用最早见于唐代,是唐太宗李世民自书的连珠印“贞观”,继之有内府收藏的“开元”、“元和”之印等。随后私人收藏风起,号印、姓氏印及斋堂舘阁、书简收藏等印纷纷并起。由单纯的证信工具,扩大到书画鉴藏和书画题跋。由于印章的使用历史悠久,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艺术文化内涵庞杂的艺术体系。刻印在秦、汉以来就非常流行,官府及私人大都用于诏书、关牒,书信交往等。因印章多用篆书,故也称为“篆刻”。秦时皇帝印信称为“玺”、或“鉨”,制印的材料也由金、银、铜、玉等发展到象牙、角、水晶、石等。唐以后,印学渐兴。宋米芾、元赵孟頫。明初王冕均为篆刻家。到文彭、何震印学日渐发展,明、清以来形成流派,名家辈出,皖派、浙派、邓派、赵派、吴派、海派竞相争妍,推动了它的发展。篆刻的内容从官印、姓氏印、收藏印,又发展到肖形印;即以动物为图案,富有装饰趣味,肖形印内容形式包罗万象,富有民族风格和优秀艺术传统。词句印;古代喜欢将吉利语如“子千亿、保万年、吉祥、大富贵、常乐等刻于印章之上,表现一代政俗、民俗。还有回文印、子母印、套印、六面印、朱文印、白文印、闲章等等。印文又分铁线文、柳叶文、大白文、细白文、满白文、圆珠文等等。治印刀法也变化多样,有正刀、复刀、反刀、冲刀、涩刀、刺刀、留刀等等。自唐以来还有大量的文人著有专门的篆刻论述。如;唐代李阳冰的论摩印法、宋徽宗的《宣和印谱》、元吾丘衍著《古学编》、明周应愿著的《印说》、清周亮工著的《印人传》等等。近现代还有篆刻学术研究出版机构如“西泠印社”。综上所述,一枚小小的印章,竞包含了古代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它的字里行间都折射出璀璨的优秀文化,都彰显出文人自身的艰苦磨练和文化修养。历代文人都以表现自己的篆刻水平而自鸣得意。对于具有诗书画印水平较高的文人,每当作品完成后,对于落款和盖章的位置都是非常讲究的,作品最后钤章往往能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喜欢以纯墨作画的文人,在关键的位置打上几枚印章,而印文的风格又和画的风格相和,在画面的黑与白之间几枚鲜红的印章格外醒目,令观者赏心悦目,得到艺术的享受。八大山人就是佼佼者,画面一只鸟,一落款,一钤章尔。没有印章的作品,皆视为没有完成的作品。同时,它还是一种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古人在自己的作品上打上印章,或是在收藏品上打上收藏章,作为鉴别真伪的佐证,及历代名人名作的传承流序。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如珠联璧合,是千百年来的文化发展的结晶,是各种文化要素的高度凝练,是世界文化独有的瑰宝,是令世人仰慕的艺术奇葩!作为今人,一定要深入研究古人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祖国的灿烂文化,“笔墨当随时代”!

一刀平五千真品价格

凉山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