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兔赏析网

探索八闽奇珍:大红袍的神秘与魅力

02-06

探索八闽奇珍:大红袍的神秘与魅力

八闽奇珍“大红袍”

文|张荣才

武夷山以“三三秀水清如碧,六六奇峰积翠天”的奇丽风光秀甲东南,位居八闽之冠。其独特的丹霞地貌,不仅孕育出天然的奇峰、赤壁、曲涧和岩洞,同时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单斜山断裂发育的良好含水条件,造就出誉满中外的世界名茶——武夷山乌龙茶,其中尤以“大红袍”最为名贵。

历史与传说中的“大红袍”

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观年间,武夷岩茶便闻名长安。宋代苏东坡吟茶诗中就有“武夷溪边粟粒茶,前丁后蔡相笼加”的诗句。宋朝大德年间,正式建御茶园进贡朝廷,大红袍显达于明朝天启年间,距今约400多年的历史。相传闽南一举人赶考途中,为武夷山景色所迷,因而贪走了路程,当行至九龙窠天心寺时,突然晕倒在一棵大树下。寺中老和尚看举人嘴唇干裂,脉息沉浮不定,知道是急火攻心所至。于是从九龙窠的老茶树上采摘了十多片嫩叶,随手拿过一把宜兴紫砂壶,投茶壶中热水冲之,须臾,茶熟。看其茶汤,清澈中透着砂红,叶底明亮,叶边缘处呈红色。看叶中间,淡绿中略带金黄。蒸气飘冉之中,渐闻缕缕清气沁人肺腑。饮之醇厚回甘,香气浓郁,连冲几泡仍不脱原真气味。举人喝过之后,顿觉神清气爽,不治而愈,京城殿试一举夺得头名状元。荣归故里时特来叩谢,并将皇帝亲赐的大红袍披挂树上,顿时,满树红紫,枝繁叶茂。之后,叶子渐渐变成了红颜色。也有传说皇帝原赐的是黄袍,大礼之时,满树枝叶枯萎、粉粉凋落,于是改赐为红袍,大红袍之名便由此而来。还有一说是此茶因生长在绝壁之上,极难采摘,故当地有心茶农专门训养了一只猴子、身穿红袍攀援而上,而这只灵猴专门采摘鲜嫩茶芽,泉水一泡,馨香四达,故名。另说则更具夸张,说在杯中只放一片茶叶和一粒米,倾刻米化。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而客观的解释是,春暖气湿,嫩芽初发,特有的地质条件和乍暖还寒的独特气候,使其枝梢嫩叶皆呈紫红,大红袍因色而名流传至今。

导游笑谈“大红袍”

离“大红袍”不远的山下,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茶园,园中有古亭、亭中石桌,石凳俱全。导游说,咱就在这里稍坐,听我给你们说段现实中的“大红袍”吧!于是看景变成了地道的听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首次访问苏联。为表示中苏友谊,做为国礼,毛泽东送给了斯大林三两武夷山“大红袍”。斯大林开玩笑说:“中国是茶叶之乡,为何只送三两呢?”总理笑着说:“大红袍约有几百年的历史,四棵茶树,年产量才六两,送了您三两,岂不是送了您半壁江山嘛?”,斯大林闻言,顿时肃然起敬,双手捧之,嗅之,连连称谢。

据传,香港回归时,做为珍贵礼物,福建省送了三两大红袍给了香港人民,并派专人交给了特首董建华先生。1997年,武夷山举办茶节,20克大红袍,被一港商以15.68万元的天价买走。您说,大红袍到底有多珍贵?

农艺师细说“大红袍”

听完导游介绍,渐渐对茶树有了兴趣,于是便和茶农攀谈起来。茶农六十上下,有高级农艺师职称。能说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听他讲,茶的品质,首要的是气候。武夷山地处沿海,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平均气温要比市里低6至8度,山中多雾,雾天一年达110天之久,年降水量达2200毫米,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C左右。加之这里属红壤,黄壤地带,土呈微酸性,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每年八九月份,茶农还得翻土晒根一两个月,然后保墒,使来年茶树更加茁壮。日照短又无风害之虞,昼夜温差大,这些都为生产优质茶提供了必备条件。尤其在茶树无公害裁培方面,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办法,重施有机肥,杜绝使用农药,使武夷山生态茶园更具特色。

武夷茶采摘一般在清明前后。取新梢下3-4叶,过嫩味涩气淡,过老粗劣不出原味,摘时尤其应避开阴雨天和雨露时,避带露水。当然炒制上品,最主要还得靠工艺,原始工艺制茶复杂,鲜茶进厂后,先经过晒、凉、做、炒,然后经初揉、复炒、水焙、簸扇、摊凉、复焙、纯火等十几道传统工艺而成。《茶疏》云:“生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然性不耐劳,不宜久炒,炒茶之薪,仅取树枝,不用树叶,干则火力猛炽,叶则易燃易灭,手加木指,急急转炒,以半熟为度,然后用小扇抄置被笼,积多候冷,盖炒速而迟焙,燥湿不得相混,混则大减香力,一叶稍焦,全铛无用,最难最难。”当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制茶工艺也有手工炒制步入机械加工行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制成功的萎凋制茶工艺,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茶叶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计算机在茶机上的试验应用也获得成功。

我看到的“大红袍”

历史上传说中的“大红袍”现存三棵,临崖横空,大有玉树临风之势。看其枝桠,散漫铺张、红绿竞秀,其嫩叶皆呈紫红色。据山志记载:全山百二十里,峰居其中央,犹天之枢极,故曰“天心”。大红袍即生长在三十六岩峰,九曲溪水和吞云吐雾的古刹之旁天心岩九龙窠边,是我国岩茶中的奇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

前山数峰并起,正中两峰突兀,遮蔽了大半个天日,恰恰使峰下茶树避开了中午和下午两三点时强光直照,大部分时间为岩石反射光。其旁有一副对联刻入石中,“溪边奇茗天下闻,武夷仙人自古栽”,使素有茶王美誉之称的大红袍凭空又多了几分仙气。

顺茶树顶端仰望,其上为一峰峦,下连缓坡,徐徐舒展,婉延伸至茶树上方的一片竹林杂树之中。因坡势平缓,林木葱蓊,所以坡上遍生青苔鲜菌,加之林中多为浮土和风化沙砾,树叶杂草腐烂后变成天然的有机肥料。底部为岩石层,土层不厚,山水经此吸收过滤,顺石罅滴坠。崖下有几席大小的盆地,盆地土质肥厚,水流源源不断,常年滋润,三棵老茶树就生长于斯,因而铸就了此茶性和不寒,久藏不坏,益清浓香,味久醇厚和止痢、醒酒、延缓衰老的特殊功效。

“大红袍”树下几米许,有一块平坦的开阔地,约有四五棵茶树,树龄也在几十年上下,据茶农讲,尽管近在咫尺,但无论气色、味道、香度均无法与其上的几株“大红袍”相比。

目前,品牌效应已使“大红袍”种植和供销规模化、常态化。除“大红袍”之外,武夷山漫山遍野都有茶树覆盖,统称武夷山乌龙茶或岩茶。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铁罗汉”,“白鸡冠”和“水金龟”,对外称武夷山“四大名茶”、“五大名茶”。在海拔2000多米的后山山坳中,我购得了当地茶农采制的“云雾铁观音”,细品之,果有“一杯细啜清于雪”之感。故而叹之,这看茶还是不如品茶的好,朋友笑曰:世间茶园千种,品质各异,你品得过来吗?凭心论之,听茶有时比品茶更为奇妙呢……

【作者张荣才】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府办公厅退休公务员。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必删)

壹点号梧桐树下问道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手串戴在左手还是右手

同治通宝背面图案对照